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精英循环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社会的冲突和动荡是由于经营循环路线不畅所引起的,因而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精英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一个社会中只有当执政阶层的能力、才干平均值高于非执政阶层时社会才能稳定;而要保证这一点,只有通过精英循环即非执政阶层中精英人物不断上升为执政精英,执政阶层中的庸才不断下降到非执政阶层。

——摘编自郑从全《从精英循环的角度看科举制度的历史功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古代史相关史实谈谈你对“精英循环理论”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文化政策带有很大的逆反心理和明显的报复心理。早在秦统一之前,秦人就备受歧视,秦文化不为六国文化所容;秦统一后,六国旧贵族和诸多儒生仍然蔑视秦国文明,诽议秦政,甚至在朝廷公开毁议秦政。骄傲的秦国,趾高气扬的秦始皇,被激怒了,他们再也不能忍受这种屈辱,不能容忍任意诽谤朝政。更不能纵容儒生们继续反秦。这是秦实行文化征服、兼并政策的导火索,也是秦文化统一政策的一个根源。根植在秦始皇内心深处的暴烈、刚愎、功利等特性被诱发,秦文化政策的失误也就暴露出来了。

——胡明焕《秦亡新论》


评材料中关于秦文化政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23分别是我国某一朝代的行政区划图。


图1


图2


图3


分别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据此判断该行政图所属朝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朝统治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疆域观和民族观,在稳定内地的同时,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清朝大力提倡尊孔崇儒,推崇朱熹为集大成而继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清代统治者广泛利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资源,构建了多元的政治文化,从而巩固了自身统治、强化了政治凝聚力。但到了1840年,通过两次鸦片战争,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的疆域观和民族观受到冲击,地主阶级士大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古老中国跨入近代。

——摘编自刘正寅《清朝前期民族观的嬗变》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转换中枢。唐以后中国的历史演变是好是坏,那是另外一回事,但罗马帝国亡了,以后就再没有罗马。唐室覆亡以后,依然有中国,有宋有明有现代,还是如唐代般,一样是中国。这是中国历史最有价值最勘研寻的一个大题目。这也便是唐代之伟大远超过罗马的所在,更是它远超过世界其他一切以往的伟大国家之所在。

——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选取唐代的——项政治制度,结合其运行机制,对材料观点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2020-06-25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指出:“中华文明的一个特点是,它似乎没有起点。中华文明不是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而是作为一种永恒的自然现象在历史上出现。”“在历史意识中,中国是一个只需复原,而无需创建的既有国家。”


运用所掌握的中国古代史知识,谈谈你对基辛格上述观点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0-06-19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范进中举》是清朝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篇,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在广州,有个54岁的老童生范进,被广东学道周进录取为秀才。范进中了秀才,丈人胡屠户到贺,并教训了他一顿。范进向丈人借旅费应考乡试,被他痛骂及奚落,后范进瞒着丈人去考试。出榜当日,范进因家中没有粮食,只得拿母鸡到市场去卖。同时间,报录的人到达范家报喜,贺范进高中举人。邻居到市集向范进报喜,但他未敢置信。范进亲眼看到喜报后,因欢喜过度而发了疯。众人商议治理范进的方法,最后建议由胡屠户掌掴范进以治其疯。胡氏在无可奈何之下答应治理范进,但他惧怕报应,不敢下手,于是饮酒壮胆。胡氏大着胆子下手,掌掴范进,使他清醒过来。范进恢复正常,丈人及邻居们向他阿谀奉承,极尽恭维,丑态毕露。后来范进参加会试中了进士,出任山东学道。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要说明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说明准确、全面。)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具体而言,从唐到宋的变化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贵族政治让位于君主独裁;第二,农民自由度提高,私有财产得到承认;第三,科举普遍化与官僚政治的成熟;第四,朋党由贵族权力斗争过渡到政见之争;第五,货币大量流通,货币经济盛行;第六,儒学由经学义疏转向理学诠释,文学艺术的自由化、平民化色彩加重。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0-05-1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1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古代中国,家族的祠堂祭祀、乡约、族规、家法和家谱,是社会生活里非常重要的基础,古代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法律并不很细致的情况下,会有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秩序,就是因为有这些东西在支持它,组成一个一个的社会单元。

——摘编自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


材料反映了学者对古代中国社会的认识,对此认识请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逻辑严谨、结合史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