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古代中国中央王朝对民族地区的统治,有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法则:汉人统治者将其统治下的地域分成多重来进行统治,而非汉民族统治者则是将其统治下的地域分成多元来进行统治。

唐代的多重型天下体制模式元代的多元型天下体制模式


——摘编自【日】王柯《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学者的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科举考试中,应试者的出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才能,因此,无论是官宦、世家之子,还是贫贱、下人之后,均可同场应试,试卷经弥封、誊录后,除试卷所反映出来的才能高低外,已无任何差别,也就是说,所有的应试者均站在同一平台上参与竞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正是这种公正和平等,保证了官僚阶层始终不断地有新鲜血液予以补充,从而也保证了官僚阶层的精英地位。而大量庶族寒门弟子在这种公正、平等做法的影响下,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有的甚至还跻身高官显要,这一现象自然激发了社会各阶层冲刺科场的热情。

——摘编自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举制”从其发展表现、作用影响或综合评价中找一个角度拟定一个具体论题,然后对所拟论题展开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列为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目录一览表(节选)

第六章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战争(前221~前207年)
第九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220581年)
第十章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581618年)
第十一章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618907年)
第十二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9071279年)
第十三章元朝的大一统(12711368年)
第十四章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13681644年)
第十五章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16441840年)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依据整体材料或部分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论证清晰、史论结合)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察举制度,既有“以德取人”的因素,也有“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的因素。士人习经术文法于家,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然后仕郡县为佐吏掾属;由之获得基层吏务经验之后,才能以功次吏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则有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然后方得授官;但所授又非职事官,而是入三署宿卫为郎,“以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过程。此后再经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而科举制却是“以文取人”而不及其余的。虽然设置上有“取之以文”后“课之以能”之意,但设想绝不可能完全成为现实,二者间仍然时时表现出抵悟不合之处。众多士子在狭窄的考试一途上竞争拼搏,不得不竭尽心智揣摩辞章苦诵经疏,精力才华为之耗尽,浮华迂腐之性因之而成。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04-10更新 | 558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古代中国中央王朝对民族地区的统治,有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法则:汉人统治者将其统治下的地域分成多重来进行统治,而非汉民族统治者则是将其统治下的地域分成多元来进行统治。


唐代的多重型天下体制模式

——摘编自【日】王柯《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学者的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2-15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古代政治发展中,始终伴随着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此消彼长。在不同朝代具体的历史背景下,相权会有所加强,但相权加强的时间不会太长,一旦相权过大则会受到压制。在皇权与相权关系变化过程中,两者权力平衡时,多出现国家兴盛、政通人和的局面;两者平衡被打破时,易导致官僚机制运行受挫的不良结果。

——摘编自刘丁如《浅析中国古代皇权相权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秦亡后,此新制成为中国古代国家的基本制度。……可是历史上总有一些人将秦始皇某些错误或某个帝王的横征暴虐加在一起,统统作为中央集权制的罪状而加以批判。以至于有学者说,中国古代根本没有政治文明,只有“封建专制主义传统”。虽有人如此说,但毕竟还有另外一种声音,反映在认识上却迥然不同,如唐朝的柳宗元说:“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民国初年的章太炎说:“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平其政”即“使人们在政治上平等”。

——摘编自张玉玺《中国“大一统”与中央集权的历史演变》


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部分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时期,可以说,它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唐代行卷(士子在应试之前,常先把所作诗文投献名公巨卿,以求荣誉,称为“行卷”)温卷的做法在宋代不再被允许,而且还禁止主考官与中选的进士结成座主和门生关系。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大量原居社会下层的人群有较多活动机会,以致宋王朝的当政者们经常只提及重农原则,很少有人甚至可以说没有人再呼喊抑商的口号了。宋代种种条件,交错杂糅,相互影响,经常产生一些综合性良性循环作用。

——摘编自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5-18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选官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主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