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里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根据材料,提取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

——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概括作者对科举制的观点,并选择一个谈谈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或建议。可以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启示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自拟论题,论述有据,论述准确,表达清晰)
2022-10-31更新 | 285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健坤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鞠佳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

——摘编自鞠佳《变革之路:中国历朝改革得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中国古代的“士”是历代的精英阶层,其内涵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
内涵
西周贵族的最后一个等级,大多受过“六艺”教育。
春秋战国指文士,即具有一定知识和才学、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特殊阶层,来源广泛,派别众多,为各诸侯国所重视。
两汉(武帝后)儒学之士,学习儒家“五经”、“六艺”等。
魏晋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
隋唐宋元泛指读书人,来源广泛。
明清指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以学“四书”“五经”为主。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任选三个历史时期,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朱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流变》等整理

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及评价,请对材料提出你的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2-20更新 | 953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学界对于大一统的认识,长期以来被学人置于专制主义进路中加以批判和解构。如梁启超认为大一统由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和文化上的意识形态专制构成,抑制了共同体演进的竞争活力,导政了现代转型期道遇列强后的不断挫。穆则认为不能“以一时进落为彼我全部历史之评价”“毁我就人”,而要对国史“探其本而揽其全”,探究“我民族数千年文化本源”。大一统至少包括了三个居面的机理,即追求团结统一而反对分裂的国族取向、一系列旨在抟成凝聚的中心性政治安排、一个现世取向的富含韧性与弹性的文教系统(道统)。大一统不仪仅是一种国家理论,它的终极理想在于天下太平和世界大同,在于凡有血气莫不尊亲的天下。

——摘编自任锋《大一统与政治秩序的基源性问题一一钱穆历史思维的理论启示》


从材料中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2022-02-20更新 | 56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信息卷(二)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记》中记载着关于秦朝建立后,在制度建设方面出现了如下两种不同观点:博士淳于越认为:商周历经千年,大封宗室子弟和功臣作为王室的藩篱。现在陛下坐拥海内,然而宗室子弟却沦为匹夫,若有犯上之臣出现,陛下便没有了依托。此外,不遵守古制而能长久者,这是从来也没听说过的。

廷尉李斯认为:西周虽然大封宗室,然而他们的后代却关系疏远,以至于相互攻击如仇儺,诸侯之间更是相互征伐。现在陛下实现统一,大兴郡县,对宋室子弟和功臣们用赋税予以赏赐,这样也能够轻易地控制他们。让天下人不怀有二心才是治国之略,分封诸侯只会给国家带来纷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起于曹丕废汉自立(公元220年),止于隋灭陈(公元589年),历时将近400年。就其时代特征而言,有以下几点:

①政治局面:长期分裂割据。   

②民族关系:在冲突中走向融合。   

③国家制度:承秦汉启隋唐这一时期的许多制度,表现出承前启后的过渡性。   

④士族政治:在盛极而衰的过程中显示其特色与能量。   

⑤思想文化:包容异质和张扬个性。


请你选择上述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征的任意两个方面进行阐释说明。
9 . 秦汉时期

材料   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地位重要、影响很大,一般可以说周秦是一大变。在整个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汉时期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又具有连续性的历史时期,故可以把秦汉相连称呼,并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

把秦汉时期作为完整的历史时期来看,是因为它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而且是在整个秦汉时期逐渐形成和完善的。秦汉时期突出的特点是“统一”,所以常常用第一个统一王朝、统一大国等来形容。

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秦汉史处于一个突出的地位。秦汉历史与先秦历史相比,已由宗法集耕型家国同构农耕社会进入到专制个体家国同构农耕社会的发展阶段,虽然期间经历过反复,但是这一发展大势并未改变,并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汉之所以被称为“专制个体家国同构农耕社会”,主要是从历史发展趋势而言的。与先秦历史相比,秦汉确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国家,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国家通过二十等爵制实现了对个人的支配,以及编户齐民的形成,解构了先秦宗法集耕的社会形态。随着国家意识由法而道,最终独尊儒术。……从此制约、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走向。

秦汉时期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国历史上存在并发生影响,但不等于说这400年的历史没有变化。举例来说,作为皇帝主要辅佐的宰相,其名称、地位、执掌、作用都不断地发生变化,但它又万变不离其宗。宰相辅助皇帝主管一切,专制君主仍是主角。……秦汉的这种变化,以后朝代更多,但是变来变去总的精神都是维护君主的绝对专制,这可以说是专制主义长期不变的一个方面。郡县制也是如此,名称乃至两级、三级或者四级,历代的变化很多,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


“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地位重要、影响很大”。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对此作出历史解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序号关键词
郡县制
三省六部制
察举制
推恩令
废丞相
九品中正制
行省制
军机处
科举制


从表中任选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