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尚书・召诰》中说“有夏服天命”,《礼记・表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古代
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C.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
D.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
2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论述了古代王权的演变情况。他认为,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由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上述分析说明
A.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西周是封建社会的君臣政治
B.西周的君主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
C.夏商是贵族政治,西周是中央集权
D.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
3 . 据《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表明
①在分封制下,诸侯具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②在分封制下,诸侯必须定期朝觐天子
③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愈演愈烈
④春秋时期诸侯根本无视天子的存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姬姓周族原本聚居于丰镐(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西周建立后很快扩散到全国各地的广大区域,并出现了众多以国名为氏的姬姓宗族。这一现象
A.促进了宗法制度的形成
B.是分封制度推行的结果
C.说明姬姓族群发展迅速
D.有利于“家天下”政治确立
5 . 家(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最可能是受到(     
A.古代禅让制的影响B.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C.古代分封制的影响D.传统美德的影响
6 . 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
A.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B.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
C.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嫡长子继承制
D.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化了血缘认同
7 . 《吕氏春秋·慎势》中写道:“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
A.加强周天子的权力
B.稳定西周统治秩序
C.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扩大地方统治区域
2018-01-2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宜侯夨簋,其铭文12行126字,记述了西周康王任命虞侯夨为宜侯,并赏赐鬯、瓒、弓、箭、土地、王人、庶人等。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2018-01-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学期会考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商朝人崇信鬼神,国家大事往往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这表明商朝
A.按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统治者利用神权维护王权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10 . 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克罍上刻有一段铭文,大意为:周王说,太保(指周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可用于研究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