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唐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中记载:“殷制,天子建天宫,先六太:日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典司六典。”材料表明在商朝的职官系统中,有关宗教事务的职官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所谓“六太”中,神职人员占三席。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
A.当时中国宗教非常盛行
B.商朝政权与神权的高度结合
C.祭祀是当时最主要的行政工作
D.商朝时神权凌驾于政权之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由此可见周朝“礼”的文化(   
A.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B.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
C.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D.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
2018-06-07更新 | 1193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尚书》记载西周“克(能够)明俊(才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平章(分辨彰明)百姓;百姓昭明,协合万邦。”这主要反映了西周时期
A.儒家民本思想的完善
B.宗法政治的突出特征
C.察举选官的雏形出现
D.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4 . 据史料记载,商朝时期,王位“兄终弟及”的现象非常普遍;西周时期,王位“父死子继”则成为定制,并逐步确立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这反映了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程
B.“家国”观念随社会发展而变化
C.保障了国家制度和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D.体现了王位继承者“优胜劣汰”原则
2019-03-12更新 | 3114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暨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史记鲁世家》记载:鲁国从周公到顷公的三十四任君主中,第四任君主为第三任之弟,第六任为第五任之弟,其通过弑杀得以登上君位,第八任为第七任之弟。第十任为第九任之弟。第十八任为第十七任之弟。其余皆为父死子继。这表明当时鲁国
A.政治局势日趋动荡
B.贵族间的矛盾缓和
C.有违宗法制的核心
D.兄终弟及成为趋势
6 . 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B.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C.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D.周天子重视礼制建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寝右,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材料表明
A.宗法制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
B.宗法制与礼乐制度有机结合
C.分封制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
D.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19-01-06更新 | 191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7月段考历史试题
8 . 据《尚书》记载西周“克(能够)明俊(才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平章(分辨彰明)百姓;百姓昭明,协合万邦。”这主要反映了
A.分封制的职责和权限
B.宗法政治的突出特征
C.中央集权的雏形出现
D.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
2019-01-01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名校学术联盟2019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二)(12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1996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将现代天文学测定日月食发生的时间与一些甲骨文卜辞记载相印证,推定出殷商武丁在位的大致年代应为公元前1250年至前1192年。据此可知
A.传统史学研究方法得到拓展延伸
B.跨学科结合开始运用于史学研究
C.商朝有着严格的日月食记载体系
D.甲骨文卜辞记载与历史事件一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左传·昭公》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凡是士以上的等级都是世袭的,并规定“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当时,这一举措
A.促进了国家统一B.提高了劳动效率C.有利于巩固统治D.强化了中央集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