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9 道试题
1 . 下表是西周初年分封的主要诸侯国,这一举措的作用是
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地理位置
同姓今山西
同姓今山东南部
功臣今山东北部
商朝后裔今河南东部
同姓今北京一带
A.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
C.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D.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商代官吏大多是以王室为中心的贵族,他们有的是“旧邦"的首领,而更多的是王室近亲建立的新宗,这些新旧贵族,有的受封在外地建成侯伯之国,有的在王室担任各级官职。这说明商代
A.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地区B.建立完备的中央官僚体系
C.已形成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D.利用宗法关系来维护统治
3 . 下图为后人通过文献整理出的夏朝第11代君主至第15代君主世系图。据此可知,夏朝

注:图中横线代表直系血亲(父子)关系;每一纵列的君主辈分相同。
A.“家天下”的色彩浓厚B.兄终弟及现象普遍
C.权力交接强调“传贤”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4 .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2010年央视春晚成龙深情演唱的《国家》,将国的强大与家的祥和完美呈现。古代把“国”与“家”结合起来的制度是
A.王位继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君主专制
5 . 有学者指出,周代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君主的地位与权力,其余诸子只能另立宗室。尽管在隶属关系上,“君有合族之道”,但是,仅就君主的公室而言,其成员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周代宗法制度规定“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则迁”。该学者意在说明,周代宗法制
A.强化了中央集权B.促进了宗族团结
C.维护了王室权威D.确立了等级秩序
6 . 周初在“册命”典礼上,周王宣布封疆的范围、土地的数量,并将区域里的臣民一起赐予受封者,受封者则接受周王赏赐的官爵、奴隶、礼器和仪仗等。“册命”典礼
A.强化了政治隶属关系B.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加剧了诸侯争霸的现象D.建立了封建官僚政治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殷人的祖神与天神没有血缘关系,人的祈求只能通过祖灵向上帝转达,而周人则把祖先崇拜与天帝崇拜相结合,周人可以直接祭天,把周王说成天之元子,即天子,并形成了一套既嫡且长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变化表明西周
A.祖先崇拜有所削弱B.宗教思想决定权力运转
C.政治的伦理性增强D.君权神授观念开始形成
8 . 历来的政治斗争本质上都是权力和利益之争,而政治制度则是实现和维护权力与利益的重要工具。以此角度来认识先秦时期的重要制度,下图图中①至④依次应填入

A.①王位世袭制②礼乐制度③分封制④井田制
B.①王位世袭制②分封制③礼乐制度④井田制
C.①分封制②王位世袭制③礼乐制度④井田制
D.①王位世袭制②井田制③礼乐制度④分封制
2021-10-11更新 | 315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考古发现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墓和蔡昭侯墓都是按照九鼎八簋(周王的规格)的等级陪葬。在湖北出土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基;随葬品也采用了九鼎八簋的组合方法。这说明
A.西周制定的礼乐制度被彻底破坏B.周初建立的等级秩序发生重要变化
C.周王将一部分权力下放给了诸侯D.西周的礼乐制度只适用于活着的人
2021-10-10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赣六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周公灭商后仍封其后裔为宋,封夏的后裔为杞,凡有一祖,均封以地,但全国均应祭文王,社会上每一人均应祭后稷(神),因此使周之地位凌驾于各邦族之上。这表明周初
A.强化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无力彻底剪除地方势力
C.强化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D.宗法祭祀神权高于王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