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下表为有关夏朝王位继承情况的史籍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结论是(   )
A.部分部族发动战争导致启夺得权位
B.民主传统是启和伯益发生争斗的原因
C.伯益的权位最终是被夏启所取代
D.启取代伯益源于其贤能品德和民意
2021-12-01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此举的积极意义在于
A.弘扬儒家的仁政思想B.树立德政的贤明形象
C.防范西北犬戎的进犯D.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
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2021-09-12更新 | 1879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迪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检测历史试题
5 . 《礼记·礼运》记载,禹选择颇有威望的偃姓部落首领皋陶为继承人……可皋陶……已至耄耋之年,等不到实行禅让便先禹而死。禹又举荐没有多少影响的益为继承人。禹死后……各个部落并不拥护他,而拥戴启。这表明
A.禹仍严格坚持禅让制度B.启通过禅让取得政权
C.禹为启掌权铺平了道路D.禹反对启继承其王位
2021-08-04更新 | 667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明德学校(山大附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测历史试题
6 .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其描述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7 . 据表中的记载,可以认定的是
A.禅让制得以完善B.嫡长子继承制确立
C.家天下局面开启D.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2022-01-19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出土于江苏丹徒的宜侯大簋鼎文(如图)记载,周康王(周武王之孙)在分封前认真考察地图,确定分封范围,并在宜地的宗庙举行祭祀;然后在一个特别选定的日子里,举行仪式,宣读册命诰辞:将虞侯大改封到宜地,做宜侯,给予一系列的封赏。这反映出西周早期
A.天子政治权威依赖于神权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演变
C.诸侯逐渐丧失世袭统治权D.分封制在实践中规范成熟
9 . 《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已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A.功臣B.亲周的先代贵族C.王室子弟D.贤明的人
10 . 《荀子·儒效篇》记载某一制度时称“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关于该制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贯穿于夏商周奴隶社会B.它的分封对象主要是同姓亲族
C.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D.它建立起坚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