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礼记丧服传》中记载:“诸侯之子(非嫡长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称(祭祀)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祭祀)诸侯。此自卑别于尊者也。”材料中的规定主要体现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内外服制D.世袭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且所封诸侯国相间杂处,承担了藩卫王室、分治殷民、向四周开拓等任务。这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巩固西周国家政权B.弱化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隶属关系
C.加速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D.推动贵族世袭和等级特权制度的建立
3 . 关于启的继位,《史记》记载:“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竹书纪年》记载:“益干启位,启杀之。”《容成氏》记载:“禹于是乎让益,启于是乎攻益自取。”据此可知(  )
A.禹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夏B.禅让到世袭经历曲折斗争
C.启通过武力夺取夏朝王位D.关于启如何继位没有定论
5 . 《礼记·礼运》记载,禹选择颇有威望的偃姓部落首领皋陶为继承人……可皋陶……已至耄耋之年,等不到实行禅让便先禹而死。禹又举荐没有多少影响的益为继承人。禹死后……各个部落并不拥护他,而拥戴启。这表明
A.禹仍严格坚持禅让制度B.启通过禅让取得政权
C.禹为启掌权铺平了道路D.禹反对启继承其王位
2021-08-04更新 | 667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6 .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材料反映
A.宗法关系开始成为西周基本的政治关系
B.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C.宗法制和分封制受儒家治国思想的影响
D.周的政治制度体现出政权和族权的结合
7 .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记载:周初的分封是一种武装驻防事业,其目的主要在于作为王室的助手,以监视被征服的各族人民。我们知道,周王当时所能直接统治的只有王畿之地。王畿之外,周室先后封立了很多诸侯国,诸侯不过按期纳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以及救济畿内的灾患而已。材料中不能反映的是
A.周王可以对诸侯进行直接干涉B.周初对诸侯进行分封
C.分封制稳定了政治秩序D.诸侯需要尽到自己的义务
8 . 据《左传·定公四年》记载:西周建国后,将“殷民六族”分赐给鲁公,使其“帅其宗氏,辑其分族……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给予康叔(卫国)以“殷民七族”和其它权力,便于其执行王室任命的职务。对以上记载分析正确的是
①分散了商朝遗民的力量②说明鲁卫两国处于王畿地区
③利于文化共同体的发展④体现了诸侯权利义务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据记载,周灭商后,周武王采纳周公“使其各居其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的建议,“封纣(王)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这一措施
A.开创了分封制的先河B.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
C.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D.强化了血缘宗法制度
10 .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说明秦认为西周
A.主权神秘化,不利于长治久安B.分封诸侯,容易引起地方割据
C.中央权力集中,引起诸侯不满D.家天下继承制,违背历史潮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