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荀子·儒效篇》记载某一制度时称“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关于该制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贯穿于夏商周奴隶社会B.它的分封对象主要是同姓亲族
C.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D.它建立起坚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2 .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所谓“公天下”;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家天下”。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家国同构观念的萌生D.继承人的品德优良
2020-11-11更新 | 470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禹并没有遵循禅让制传统传位于益B.启最终成为禹的继承者,开启“家天下”
C.益因为血缘关系失去继承王位资格D.《战国策》成书更早,所以记载更可信
4 . 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王臣”范围的扩大
A.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B.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
C.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D.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
2020-10-25更新 | 444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称,益正式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王位。从此“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关于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以下四位同学的说法有误的是
A.这种取代也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B.这是历史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这是社会的倒退,用野蛮代替了文明
D.王位世袭制比禅让制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020-10-20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宗法制的基本法则B.财产继承的原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
2021-09-17更新 | 1224次组卷 | 7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记载,解读下表可知,在当时

注:益,即伯益,禹时期的贤能之人
A.分封制引发诸侯纷争B.血缘继承原则逐渐得到确立
C.皇帝制危害政权稳定D.“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8 . 甲骨文记载,商代对犯罪人员实行“天罚”,也就是对需要审判的人,先通过占卜求问天神,“兹人井(刑)不?”然后再依据上天的启示决定是否给予刑罚。这反映出商代
A.统治者没有主见B.迷信思想很盛行
C.借助神权来统治D.还没有刑法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2020-07-08更新 | 18807次组卷 | 216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史料记载周天子以王都大社中五色土的一块赐予受封者作为分封的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并载入文告,公布于世。此做法的目的在于
A.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矛盾B.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
C.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D.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
2020-07-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