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1 .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周之)失在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

               ——柳宗元《封建论》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简析上述秦朝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在秦汉到明清的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中,不管当时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在二级和三级,还是四级、五级之间往复交替,县都是最低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和区划,且数目变动不大,大致都在一千个以上。同时,历代封建王朝都通过设置职能性官员来分解地方高级行政组织的职权,但县级行政却始终集赋税、司法、治安、教化于一体,全能而完签,并且县的建制因地制宜,不拘一格。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样,地区间差别较大,国家大事千头万绪,单单依靠一个人或一个权力核心,是难以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治理的。县级政府是封建国家的基础,职能齐备,担负着贯初执行朝廷的法规政令,向朝廷提供度支、物资及兵源任务,承搅着平赋役、听诉讼、兴教化、劝农桑、教孝道、签仿风俗、鼓励节俭、祈神祭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一切具体事务。封建中央政府通过县级政府这些国家结构中最基本的政治单元,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整个国家的控制与治理,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县级地方行政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1-03-1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


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下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三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021-03-10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四校(晋江磁灶中学等)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中国史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城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材料二   孟子记载,孟子与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问答。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抓起来。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那舜又该怎么办呢,舜应当毫不顾惜的放弃天子之位,偷偷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材料三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村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概括西周都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指出孟子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说明清末新政时地方改革的历史背景。
2021-07-3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分封在当时称为封建,即分封土地、建立国家之意。据载周公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第……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在自己国内可以将土地继续向下分封给子弟亲属……周朝的分封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中世纪初期,西欧社会可以说是一片混乱,当时的国王、大贵族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势不得不蓄养一批武装家丁。最初,这些主人是给家丁提供衣食装备,后来就赐给他们一块土地,这块土地就叫做封土,接受土地的这些人就叫做封臣,授予土地的主人就是封君,这样封君和封臣就形成了一种主从关系、隶属关系,双方互有权利和义务。封臣效忠封君,同时在自己的封地上握有各项大权,封君保护封臣,双方互有权利和义务,基于这种制度,整个西欧封建主阶级构成一个包含高低不同阶梯的等级集团。

——央视纪录片《世界历史100·西欧的封建社会》演说词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封建”的内容及作用。
(2)据材料一、二,分析两种制度的异同点。
2021-06-29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代的“礼”寓于祭祀礼以及其他礼仪之中,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商代礼制以森严的等级制为核心,礼治思想则以“敬”为尚。下对上是“尊而不亲”,统治者的统治手段严酷,“先罚而后赏”。周公在上古,特别是夏商礼制的基础上“监于二代”,形成了“郁郁乎文”的礼制体系,其核心是理顺社会等级,使之制度化,并贯彻到一切社会政治生活之中。《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周公按照这套亲亲、尊尊、贤贤、男女之别的宗法原则制订的礼制来治理国家,这就是“以礼治国”的礼治,也就是后来儒家创始人孔子以西周为典型所概括的“为国以礼”的“礼治”。通过“礼治”,使礼制的形式与内容互为呼应,以发挥治国平天下的实际效果。

——据韩星《周公礼治思想体系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公制礼作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周公制礼作乐的重要意义。
2021-05-25更新 | 26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模拟卷(六)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证券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黄宗羲在对儒家政治理想进行重新阐释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哪些新的制度构想;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黄宗羲的思想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推翻了皇帝和贵族专制政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2021-05-21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初年,周天子“封邦建国”,推行分封制。“授民授疆土”,周天子将同姓子弟、异姓亲成功臣、旧邦之后分封在东方各地,由他们去治理当地的土地和人民。分封过程中土地占有的多少是西周统治阶级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说周初分封了71国,姬姓有53个,其中的绝对多数。分封制不限于东方,后来又推行到周的“北土”和“南土”。这些受封的诸侯国对周王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西周的分封较夏、商更加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当时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用书

材料二   及至汉初,随着社会生产カ的发展,社会形态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然而,推行八百年之久的分封制度毕竟在中国土地上根深蒂固。秦朝统一后,原来的六国旧贵族仍在思念故土,而且秦朝的暴政并没有使人民感受到封建统给他们带来的益处,人民难免对以前分封的时代存有怀念。因此,秦亡之际,在各阶层中又形成了一股要求分封的强大思想。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能够审时度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分封,对于稳定社会形势,现固和维护汉王朝的统一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刘庆涛左玉莲《试论汉初封国与西周分封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初实行封国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封国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区别。
8 .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度源于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的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据材料,概括宗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2021-04-23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历史每到非常之时,必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春秋开始的社会大动乱,使一切旧制度、旧秩序都维持不住,把许多“礼”都弄得名存实亡,徒具形式,甚至大夫竟敢乱用天子的礼乐,简直闹得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这真是古代贵族统治下的社会大危机。为着挽救这个社会危机,于是孔子出来,要把周朝的旧典整理恢复,以继承文、武、周公的大业。

——摘编自嵇甫《春秋战国思想史话》

材料二   公元前475年,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齐、楚、燕、韩、赵、魏、秦7个国家,雄踞一方,以空前惨烈的战争,给时代打上了鲜明的印记……七国相继进行了实质上是封建化运动的变法,其中以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历时最久,内容最为全面彻底,因而取得的成果也最为辉煌……至公元前221年,“六王毕,四海一”。

由秦王嬴政来统一天下是无数个偶然所促成的,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六国所犯的错误,二是秦国的偶然性。

——据孟祥才《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整理

材料三   日本要占领华北,就必须攻破自古就修建在中国北方战略要地上的防线——万里长城。1933年元旦,侵华日军开始向东北通往华北的咽喉要道,长城上的重要关口——山海关进攻。当时,驻守山海关的是东北军爱国将领何柱国的部队,爱国官兵奋起反击……日军凶猛攻势,他们唯一可依赖的便是千百年前古人留给他们的城墙,这支军队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为了个人争取生存的信念慷慨赴国难!再次显示出长城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象征。

——成大林《长城,世界一大奇迹》


(1)根据材料一,概括“社会大动乱”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概述孔子为“挽救这个社会危机”而提出的政治主张。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六王毕,四海一”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3)维护社会安定、国家统一,抗击外来侵略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两个重大的课题。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的起讫点,并从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出发,说明长城在当时的“非常之功"。②从抗击外来侵略的视角,指出抗日战争时期与长城有关的“非常之事”。
2021-04-14更新 | 26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衢丽湖三地市2021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下列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材料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为天下计,(利)【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一概述有关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实行的主要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简述郡县制的积极作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