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让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孙弘做丞相,改变了即位早期由贵族做丞相的惯例。之后,汉武帝又让贤良之士“并在左右”与大臣辩论。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凸显B.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
C.皇权进一步加强的趋势D.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
2 . 阅读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线索表

状况时期主要表现
加强地方管辖调整中央机构
确立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巩固
完善
西汉颁布推恩令;分设刺史;设西域都护府
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
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由文官出任知州,并增设通判实行二府三司制
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强化地方设“都布按”三司
设伊犁将军、驻藏大臣、台湾府


(1)依据表格提示信息,将下列字母按照表格填入相对应的序号后面。
A.设行省   B.设政事堂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设三公九卿   E.设军机处   F.设中朝
(2)综合上述表格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的特征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由御史和言谏两部分组成。御史的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官员主要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职责。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由此可见言谏制度
A.发展轨迹和专制制度强化趋势呈相反方向
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C.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主要手段
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求
2021-12-21更新 | 157次组卷 | 42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煤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围绕着皇帝的诏敕运转,合成一套完整有机的施政体系。另一方面,三省首长既各领本省庶政,又以宰相身份联袂入朝,在门下内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通过政事堂会议将三个不同机构整合为一个统一的中枢体。这样,三省权能配合,既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能,又相集发挥整体功效,推动着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袁刚《隋唐三省体制析论》

材料二   北宋集权统治所起的有利作用是短暂的,不利的方面却对北宋起着长期的决定作用。在中央削弱和分割宰相之权,行政、军事、财政、司法分别直属于皇帝,加强皇权专制。在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长官的事权。地方监督知州的通判权力过大,妨碍了地方行政职能的正常发挥。政权过分集中,分散与削弱了各级机构与官员的事权,虽在较短时期内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但势必形成机构庞大,职能分散,官员众多,吏治败坏,重叠机构之间和官吏之间相互牵制,行政效率低下,使整个国家机器运转不灵。

——艾光国《略论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三省体制的运作程序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集中体现,对我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请回答:
(1)简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存在哪两对基本矛盾?举例说明
(3)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呈现出怎样的的趋势?指出君主专制统治结束的标志。
2019-09-13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铁路一中2018-2019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4 图5 图6
材料及图片6 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为了巩固民主共和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请回答
(1)图1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图1 相比,图2 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图1到图3所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图4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图5体现了什么重要原则?依据材料及图片6,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出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法颁布后没有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 ②城市商业的繁荣 ③印刷技术的应用 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6-11-27更新 | 180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大同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绅的墓志多数署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而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署名。出现这种变化表明(       
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间的差异B.士族门阀政治逐渐走向衰落
C.宗法制是维持家族郡望的关键D.门第社会已向平民社会转变
2022-10-14更新 | 436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安史之乱以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收成必须全部申报中央。安史之乱以后,土地的所有权,连同经营、管理、分配的权力,全部落入地方长官的手里,出现了“将士无战守之劳,有耕市之利”的状况。这些变化 (     
A.直接导致唐王朝的灭亡B.表明唐朝经济空前繁荣
C.为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D.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