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代中枢权力结构中的监察功能主要由台谏系统承担,而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则承担了对台谏系统的监控。宋仁宗时,“诏中书置台官言事簿,令以时检勾销注之,仍录与枢密院。”宋仁宗此举意在(     
A.分化事权以强化王权B.构建权力监督制衡机制
C.限制监察官员的权力D.提高监察治理体系效能
2023-03-29更新 | 519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西汉时期,州举秀才、郡察孝廉,通常为本州郡人。南北朝时,异地察举和异地求举觅举之风渐趋流行,这反映了()
A.门阀士族制度形成B.人口流动现象加剧
C.刺史行政权限扩大D.官员铨选制度更迭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意欲从开封迁都洛阳。表3是《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有关记载:

1上曰:“吾将西迁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2起居郎李符上书曰:“京邑(洛阳)凋敝,宫阙不完,畿内民困,军食不充……”
3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言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咸仰给焉。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稳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迁都洛阳的利与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初,朝廷允许诸侯在京师治邸(修建住宅),以便诸侯朝宿。元封元年,武帝打算定期祭祀泰山,以“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诸侯有朝宿地”为由,下令诸侯治邸泰山下。武帝意在
A.遵循上古政治传统B.方便诸侯朝觐天子
C.加强对诸侯的控制D.减轻京师人口压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说:"晚唐寒人虽有上达,然其势力尚未足与旧族相抗,政治上之核心人物,仍多出身于阀阅。”可见,晚唐时期
A.科举取士制度较为成熟B.门阀政治的基础坚固
C.中央集权统治受到威胁D.社会向学风气未普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司隶校尉是汉代国家监察官,负责中央监察和地方监察双重任务。其最初职能是对官员经济犯罪行为的纠举与弹劾,对危害社会治安的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进行抓捕;东汉时又增加了慰问百姓疾苦、关注交通建设等职能。这种变化表明汉代
A.司隶校尉成为封疆大吏B.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强化
C.国家治理职能不断完善D.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科举制度中律学考试在宋代达到鼎盛,当时生员通过礼部的考试后还要参加吏部的诠试才能派出做官。《宋史》评论:“宋之中叶,(士大夫)文学法理,咸精其能”。这反映了宋代
A.君主专制统治的深化B.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D.文官政治体制的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魏孝文帝将鲜卑八姓和汉族四姓位列士族之首,又将地方上的强宗豪族全部编入士族。而唐高宗、武则天修《氏族志》,“使军功入五品者,皆入士流”。 这一改变
A.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强化了门阀士族政治
C.引发了选官制度变革D.确立了官僚政治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
史料出处
(943年,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南唐书·张易传》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史·职官志》
(南宋通判)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四库全书·后村集》
据此可以断定的是(  )
A.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南唐B.南宋通判的职权有名无实
C.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D.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
2019-12-20更新 | 280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汉书·主父偃传》载:“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上述材料中,主父偃的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
A.以分封王国子弟的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的关系
B.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C.有利于刘姓政权且抚慰了异性功臣
D.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势力
2019-06-03更新 | 18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三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