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皇帝的苦恼

打油诗《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问题:
(1)依据诗中所云,中国古代皇帝苦恼折射的矛盾焦点有哪些?
(2)请叙述古代皇帝为消除苦恼解决矛盾的典型举措。
2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1644年4月25日,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l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有学者把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


问题:
(1)材料一中的“这两种制度”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
2020-03-2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2届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3 . 【皇权轴心下的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汉哀帝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贾谊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等等,其实都是围绕着如何坚强至高无上的皇权而提出的议论。


问题:
(1)综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你可以从中归纳出有关加强中央集权的几个焦点问题吗?
(2)列举秦汉以来(鸦片战争前)在中央机构的设置方面统治者是如何体现其“中央集权”特点的?
(3)自魏晋至隋唐的历代中央政府是如何通过选官制度的不断改革来支撑这个特殊的专制帝国大厦的?
2020-03-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六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时空”透视古代中国
(1)将如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区域(或政治中心)与对应历史阶段作联系(填写字母)
①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②儒家文化发源③大一统帝国初建
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⑤士大夫政治确立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中国自古是多民族国家,自秦帝国建立后,历代王朝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边疆管辖,促进民族融合。按主题“中国古代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完成表格(填写数字)
①雅克萨之战②宣政院印章③十三行遗址④西域都护府复原图⑤步辇图
⑥伊犁将军府⑦平定郑氏政权⑧金瓶掣签⑨粟特人形象的唐代陶俑

中国古代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促进东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促进东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促进西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促进西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不符合主题的措施

2020-03-03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时的礼部尚书沈既济:“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唐朝杜佑《通典》卷十八

材料二: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甚至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成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沈既济和顾炎武对科举制的评价有何不同?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2020-03-0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为进一步佐证,该学生检索到下列三份资料。

①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②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的分析:


入仕途径

科举制入仕
胥吏出职等杂色入仕开国功臣与降归入仕
门荫入仕
入仕途径不详
人数54034416292306
比例37%24%11%7%21%

③唐朝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孟郊:家中清贫,曾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


归纳三份资料能共同佐证的内容,并对其史料价值进行评估。
2020-03-03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09·上海静安·二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丞相遣使分察州。案州字…只是口中的称呼,并非法律上的名词。武帝时,置部刺史13人,奉诏书6条,分察诸郡。(一)条察疆宗巨家。(二)条察太守侵渔聚敛。(三)条失刑。(四)条选举不平。(五)条子弟不法,都是专属太守的。(六)条察太守阿附豪强。成帝时,改为州牧。哀帝时复为刺史。”

——吕思勉《中国通史·官制》

材料二   “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分野,政治力量的界限,昔人是不甚明白的。┅┅(社会的进步)全是一个文化上的进展。向来读史的人,都只注意于政治方面,实在是挂一漏万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政体》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述汉代刺史制度。(不得照抄原文)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观点?请以史实说明。
(3)结合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特征。
2020-02-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09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选官制度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我们研究制度,必须是一种通学。一方面,每一制度,必前有所因,无可凭空特起,此须通古今;又一方面,每一制度,同时必与其他制度相通合一,始得成为某一时代,某一政府之某一制度,必须通彼此。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以“选官制度”为例,结合上述观点进行了如下主题复习。


(1)历史变迁:对“通古今与通彼此”的知识梳理。
通古今:

通彼此:以宋朝历史为例,可以理解为“科举制度与___D___制度的相通合一”
(2)历史归纳:根据上述提示,请你归纳中国古代历史上“选官方式”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历史阐释:“相对隋朝而言,唐朝的科举制已较健全,但尚不完善,直至宋朝科举制度才比较完善”。请叙述宋朝对科举制的完善进行的改革,并作简单评价。
2020-02-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共357名)


地区 唐   五代 北宋 南宋辽   金 元     明  清     合计
北方 40  6  28   0  6 11  8  11  10       120
河南 15  0  16   0  0  1  2    2  1        37
河北 11  1   0   0  4  5  2    3  3        29
山东  3  3   9   0  1  4  1   4  5        30
山西  4  1   2   0  0  0  3   0  0        10
陕西  4  1   1   0  0  0  0   2  1          9
甘肃  3  0   0   0  0  0  0   0  0          3
黑龙江 0  0   0   0  0  1  0    0  0          1
辽宁  0  0   0   0  1  0  0   0  0          1
南方 18 10  24  37  0  0  2  77  69       237
江苏  7  1   4   4  0  0  0  17  27       60
浙江  0  0   2  11  0  0  1  20  20       54
福建  0  2   7  11  0  0  0  10  3        33
江西  2  1   3   3  0  0  0  18  2        29
安徽  1  2   2   2  0  0  1   6  7        21
四川  4  1   5   1  0  0  0    1  1        13
广东  0  1   1   0  0  0  0   3  1          6
广西  2  1   0   0  0  0  0    0  2          5
湖南  1  1   0   1  0  0  0    0  1          4
湖北  1  0   0   4  0  0  0    2  3        1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2          2
共计     58 16       52       37     6     11   10   88   79       357
(注: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700多名,但有明确著录籍贯的只有357名)

——摘自《中国科举史话》


⑴分析表格中都反映了哪些主要的历史现象?数据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⑵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表格所反映出来的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0-02-1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社会在流动中进步

材料一   西周以来通行世卿世禄制度,到战国时已经受到很大冲击……。新制度使一些出身低贱的人,……而成为将相。至西汉初年,布衣将相基本取代了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局面。

——摘自《高中历史》第二分册

材料二   社会流动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特色。社会流动可使低阶层上升为高阶层,农家子弟变为绅士,……贫穷而有才能的青年……使个人能力作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各种制度有规律地运作,各级领袖能胜任地负责。

——周荣德《中国社会的阶层与流动》


问题
(1)战国时期,哪些“新制度”可使“一些出身低贱的人而成为将相”?
(2)促成“西汉初年布衣将相基本取代了世袭贵族主宰政治局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你认为在传统社会中有利社会流动的最为有效的制度是什么?说明理由。
(4)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你认为能推动社会流动的还有哪些途径?
2020-02-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