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夏商周三代宗法制度的最重要特点是将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宗法制度(     
A.家国一体化的典型特征B.原始宗教的内隐特征
C.把神权与王权结合起来D.以血缘为衡量的标准
2 . 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利于邻里和睦B.受宗法影响C.体现宗教色彩D.突出皇权至上
2022-07-06更新 | 1720次组卷 | 73卷引用:【校级联考】甘肃省兰州市市区片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C.维护宗法制度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2021-11-09更新 | 216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宗法制的基本法则B.财产继承的原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
2021-09-17更新 | 1223次组卷 | 73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西周的金文中,贵族有时称周国为我国、我邦、邦家,更多的时候则仍旧只称家、我家、厥家,王室所设的官职里,冢宰、膳夫之类的官名原本就是家族内负责某种事务的职名,得以任职于王室、公室者,也常自称“克奔走于王家”。材料表明西周
A.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B.受到政治关系和血缘关系共同支配
C.较多的任用王室成员担任重要职务D.与周边被征服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6 .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家族血缘关系B.中央集权意识
C.家国同构观念D.安土重迁理念
2021-02-28更新 | 910次组卷 | 96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史记》等文献记载,周武王临终前曾考虑到当时严峻的政治形势,意欲让周公旦继承王位,但周公旦最终却并未即位而是由年幼的成王(武王之子)登基,自己精心辅政,平定武庚,管蔡等人的叛乱,最后归政于成王。周公旦的举动
A.稳定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促进西周分封制的完善
C.说明当时王位继承秩序混乱D.维护了周朝的统治秩序
8 .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最重要的祭祀日,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下列与此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礼乐制D.宗法制
9 . 春秋时,卫国公子州吁借大夫石碏之子石厚帮助,弑君而自立。按春秋习惯法,就君后“若已列于诸侯会者,则不复讨也",州吁急“求宠于诸侯”。石碏痛感儿子从弑君之贼,不可不除。遂诛杀州吁,同杀石厚,被视为“大义灭亲”。这个故事反映了
A.宗法分封日益强化B.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
C.礼乐制度遭到破坏D.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
10 . 周初同姓不婚被定为宗法伦理。春秋时期,晋国想利用吴国牵制楚人北上,吴国也想借助晋国分散楚国的力量,于是,同为姬姓封国的晋吴两国联姻。这反映出
A.宗法伦理瓦解引发诸侯争霸局面
B.贵族婚姻具有政治色彩
C.宗法制丰富内容而淡化血缘联系
D.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