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融合胡汉等多个民族,墓志的形制和文体逐渐定型。官绅墓葬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B.多民族国家逐渐淡化了族群差异
C.藩镇割据削弱了世代荫袭的家族D.唐代修谱牒以提高门阀士族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以下有关中国古代选拔官员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2022-01-05更新 | 519次组卷 | 70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钱穆认为汉末天下大乱,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制度自亦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标准,曹操以陈群为吏部尚书,始设九品中正制,自此制度行,吏治澄清,曹家能得天下与此制度有很大关系。以上内容主要说明九品中正制
A.建立了曹魏的统治基础B.加强了曹魏对地方的控制
C.有利于选拔到杰出人才D.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
2021-12-04更新 | 568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
2021-11-25更新 | 1266次组卷 | 38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淮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夏商周:世袭→秦: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科举制。下列选项中,有关选拔官员的标准与以上选官制度按顺序搭配正确的是
A.血缘→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功绩→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血缘→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D.血缘→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但实际上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力图把选举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的重要举措。起初,政府选择中正比较慎重,多数中正符合“贤有识鉴”的标准,比较认真负责,不负责者要受到弹。他们“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其姑造也,乡区清议,不物爵位,褒疑所加,足为劝助,尤有乡论余风”。

——摘编自陈金凤、方潜龙《魏晋南朝九品中正制与皇权政治》

材料二   随着民族交融的加强,北魏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秩序,调解民族矛盾,在沿袭九品中正制的同时,又建立起地方中正组织,与中央中正组织并行不悖。中央系统的中正组织依旧分为州、郡两级,地方系统的中正组织则分为州、郡、县三级。本来州郡中正须由士族,特别是士族中的高门充任,但北魏“重吏干,就像重军功一样”,寒门因军功、吏干被提升,大量充任州郡中正。

——摘编自段锐超《十六国北朝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魏时期设立九品中正制的原因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变化及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梁武帝在优待士族的同时,又称在选官过程中“虽复牛盐军肆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漏”“用人殊重,简以才能,不限资地”。这些做法
A.瓦解了传统的人才选拔制度B.进一步激化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便于庶族地主参与国家治理D.削弱了封建国家政权的统治基础
9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注: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此处,宰相泛指有权势的官员,并不特指某一官职。)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材料二   



                            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示意图
(注:图中宰相包括秦汉丞相、相国、三公,唐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明清大学士。)

——余意峰《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的时空变迁规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1)运用所学知识,从人才选拔的角度分析材料一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观点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借鉴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东晋初期,为了仰仗随司马氏南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视世家大族,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现象,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一时期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2021-11-03更新 | 898次组卷 | 82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