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B.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D.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
2021-11-01更新 | 202次组卷 | 39卷引用:湖南省南县立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学者统计,唐代官员科举出身的大约占15%,而北宋这一比例大概为40%。范仲淹、欧阳修等不少名臣将相都出身于普通平民家庭。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A.官僚制度比唐代完备B.阶层的流动相对频繁
C.科举考试始设进士科D.重文抑武的风气明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015年,蔡齐考中状元,宋真宗问主考官是否认识蔡齐,当被告知朝中无人认识这名状元时,他如释重负地道:“人无知者,真所谓攫求寒畯也。”据此可知,宋真宗意在
A.确保科考公平公正B.抑制门阀士族势力发展
C.选拔寒门才俊为官D.限制特权阶层参加科举
4 . 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演变简表

朝代时间主要制度
西周到春秋约公元前1046—公元前476世官制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一公元前221举荐、军功授爵
公元前221—公元前206“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代公元前202—一公元220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220581九品中正制
隋——清5811912科举制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后,英、美等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西方各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官考试录用制度。

——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1)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美国家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简要说明中西方官员选拔制度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汉在察举之后,规定对于人才的选拔,要先经过考试,而后量才录用。一般是将考试的内容,书之于简策,令被举之士“成以书对”,皇帝亲览其策,策试高第而举任要职。这一举措
A.取消了地方官对选官的参与权B.使得察举的对象发生转向
C.造成了世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D.为科举制提供了历史借鉴
6 . 唐朝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不能直接为官,要想步入仕途,还得通过吏部选官考试。吏部选官标准有四条:“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由此可知,唐代
A.考试程序更加严谨B.吏部选拔了最为优秀的官吏
C.选拔官员途径多元D.政府对官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面是三枚古代钱币。对于其流通时间的推断,较为合理的是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明清时期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起于曹丕废汉自立(公元220年),止于隋灭陈(公元589年),历时将近400年。就其时代特征而言,有以下几点:

①政治局面:长期分裂割据。   

②民族关系:在冲突中走向融合。   

③国家制度:承秦汉启隋唐这一时期的许多制度,表现出承前启后的过渡性。   

④士族政治:在盛极而衰的过程中显示其特色与能量。   

⑤思想文化:包容异质和张扬个性。

请你选择上述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征的任意两个方面进行阐释说明。
21-22高一上·江西·开学考试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载荆之祖八或被举孝廉,欲另两个弟成名,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其后(八武)遂会宗亲,当众宣布使两个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理产所增倍于前”的财产,“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也就获得更大的声誉。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 《魏书阳尼传》记载,幽州中正阳尼出任渔阳太守,还未到任就“坐为中王时受乡人财货免官。”与阳尼同时的并州中正房坚,举人任官时,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也推举出来,另加快宾“为第郡邑中正,嗜酒好色,行无检。”如此之人做中正,怎能指望他会品出优秀人才来!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三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断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憕得相关专业的千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材料一、二分别描述的是哪两种选官制度?两种选官制度的用人标准分别是什么?
(2)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3)在近代,科举制在中国难逃被废除的命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2021-09-08更新 | 33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祁东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