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后汉书•蔡邕传》:“初,朝议以州郡相党,人情比周,乃制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至是复有三互法(即:如甲州人士在乙州为官,乙州人士在丙州为官,则丙州人士对甲、乙、丙三州均需回避),禁忌转密,选用艰难。”据此,“三互法”实行的直接目的是
A.完善人事制度
B.防止地方官员徇私枉法
C.巩固西汉统治
D.遏制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2018-02-1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古代史之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综合反馈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材料表明唐朝御史台
A.司法性质B.分割相权
C.抑制腐败D.职广位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都教授降落在朝鲜的日期为光海一年(公元1609年),此时中国正值明朝,若他当时降落在中国,以下情况有可能的是
A.成为明朝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B.成为殿阁大学士,对军国大事进行“批红”
C.在按察使司,对六部进行业务监督
D.以平民身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朝廷的官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建文二年(1400年)二月,惠帝将都察院改为御史府后说,御史“专纠贪残,举循良,匡政务教化为职”。嘉靖皇帝曾对左都御史说“御史的职责在于勉励贤善,抑制邪恶”。这说明明朝统治者要求御史尽到( )
A.奸邪屏迹,善人汇进B.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C.学高为师,身正为范D.廉洁自律,匡扶正义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雅典陪审法庭的职能与下列哪个官职或机构类似
A.秦朝的御史大夫与廷尉
B.汉朝的尚书台
C.唐朝的门下省、中书省
D.元朝的中书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后,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列古代官职中,具备这种职能的是
A.太尉B.太守C.刺史D.司空

7 . 如何选择合格的人才作为官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既关系到统治者意志的贯彻,又关系到国家的平稳与政权的安危,古今中外都对此进行了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一直在发展创新。在察举制下州郡长官获得重大的选官权力,举主与被举者之间往往结成密切的依附关系,后者成了前者的“古吏”,还承担着一些封建义务。但随着考试之法的建立以及这一环节的日益重要,情况就在逐渐变化。地方长官提供给被举者的,已不是举后即可得到的官位,而只是一个考试机会。行官与否,在于应试者的个人才学;而耀第与授官,则是中央的权力。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786年,海军部财务处长官和陆军部主计处长官每年分别花费500镑和1000镑雇人代职,官体剩余部分留作己用。…….最显荒唐的是一批领取干薪者的存在。他们虚领职衔,无所事事,按时支薪,不愁衣食,是典型的寄生者。18世纪30年代,第一任内阁首相沃尔的儿子尚在幼年,每年即可支取400年金。至1780年,有的审计官已有三十余年没有履行职守。….19世纪中后期,议会对文官体制进行全面整顿和根本性改革,建立了近代文官制度。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务王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不独立性》

材料四

美国的官员监督采取了一种新形势,如下图: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与唐选官制度的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英国任用官员方式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主要目的。

(4)据材料四,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权利运作的主要特点。

2018-02-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七)

8 .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三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

(3)依据以上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

2017-12-24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随着官僚制度的逐渐完善,监察权开始集中到监察体系上来,形成了足以制约行政体系的强大力量。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材料二 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能认识善恶忠奸。唐代御史戴獬豸冠,清代规定监察官员的官服绣獬豸图案。

材料三 谏议制度是监察制度的一部分,“谏”字的独特含义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议。唐代的门下省具有谏议和封驳职能……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了。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材料四 中国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权臣贪官出现,如唐朝李林甫、宋朝秦桧、明朝魏忠贤、严嵩,清朝和珅等,历朝历代层出不穷。
(1)据材料一、二,概括监察制度的功能。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谏议制度的作用是什么。并分析“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了”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认识。

10 . 制度构建反映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同时,为避免君主在用人行政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需要设立一个机构来进行协调和制衡。我国历代监察都实行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不对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监察官员是“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

——整理自蒋云贵、戴正良《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意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推行监察制度的原因及特点。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谓一正君而天下定。数千年来,只求正君之道,不思长治之方。而君之正,不可数见。故治常少,而乱常多,其弊极于清季。”为防止人治,《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主张以法治取代人治的原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临时约法》规定的主要原则。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998年,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还有的地方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在选举中获得法定的当选票数时,即为正式当选。

——人教版教材高中历史必修Ⅰ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及新时期为进一步健全民主政治的主要措施。

2017-12-21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