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有学者在评述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监察体系时说:“设六科给事中,使其成为专门监察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与都察院不相统属,并可互相弹幼。这种台省分立之法,旨在加强皇帝对六部及都察院的控制。”该学者评述的这一监察体系出现于(     
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反映了秦汉至明清官员考核的相关制度,从总体上看,官员考核演变的特点是(       
时期制度相关法律/规定考核标准/内容考核机构
秦汉、魏晋上计汉《上计律》、
西晋《五条课郡县法》
土地人口、财政收入、社会治安御史、尚书台
隋唐、宋代考课、磨勘《唐六典》、
宋《守令四善四最》等
官吏品质、道德修养吏部、考课院
明清外察与京察(大计)考察、考满《明会典》《大清律例》等能力、操守、政绩和贪腐情况内阁、吏部、都察院
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B.从注重政绩变为注重德行
C.制度化考察不断完善D.从地方考核变为中央考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赋予谏官监察百官之职能,御史与谏官职能逐渐合一,合称“台谏”。对谏官人选与言事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如“不许宰执、台谏、侍从亲戚子弟交荐”,“凡进退言事宜,虽执政不得与闻,盖以杜绝台谏私于宰执”。这些规定
A.体现监察权的相对独立B.有效提高了行政的效能
C.提升了台谏的实际权力D.规避了文官集团的斗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监察御史萧至忠弹劾宰相苏味道,当御史大夫李承嘉责怪他事先不禀告、“不咨大夫”时,萧至忠答道:“故事,台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弹事,不相关白。”这说明武则天时期
A.监察权的行使具有独立性B.宰相成为重点监察对象
C.御史的实际效能非常有限D.监察管理体系较为混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朝前期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官员巡回监察,“御史出都”对地方有巨大的震慑作用。唐中后期,巡使地方使臣演变为常驻地方使臣,集行政权与监察权于一身,自己监察自己。这一变化的影响是
A.最高监察机构名存实亡B.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
C.中央对地方监察权力弱化D.官吏贪腐现象得到有效整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东汉光武帝下令“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将民间品评歌谣作为郡国长官政绩考评参照;明帝时,荆州刺史郭贺因百姓赞“厥德仁明郭乔卿,忠正朝廷上下平”,被赐以三公之服。据此可知,东汉民间品评谣谚(       
A.起到监督官吏的社会作用B.是九品中正制的雏形
C.成为考核官吏的主要依据D.遏制了地方官员贪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曾小华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政治分析》中写道: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监察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这说明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设置
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B.体现了古代监察的重点是地方
C.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与皇权D.重视监察官员的综合素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中央设御史大夫,下设两丞,御史丞和中丞。御史大夫“内承本朝之风化,外佐丞相统理天下”,其“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御史大夫每朝会则“举不如仪者”,并与侍御史、监察御史察举非法,分别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吏,对官吏的所有违法案件均有权直接进行案问。御史中丞,“在殿中兰台,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编自林泰《汉代行政监察制度初探》

材料二   唐代行政监察范围广泛,既察事又察人。既察事前事中又察事后。在中央,有监察御史专察尚书省六部。《唐六典》规定:监察御史,若在京都,则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御史台还可对尚书省的会议进行监察,监察尚书省的会议是否有过错。监察御史有权监察地方的考课、户口、籍帐、赋役、农桑、仓库、屯田、铸钱、财政收支和判决囚徒等方面。还加强了对礼仪、军队、治安、馆驿、选举等方面的监察。

——摘编自钟贞茂、钟骏树《唐代行政监察制度的历史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唐时期行政监察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唐行政监察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
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
2021-06-13更新 | 15904次组卷 | 120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朱子文集》中记载,南宋朝廷明确下令“监司(监察官)明谕州郡,州郡明谕属邑,不必留心民事,惟务催督财赋,此民力之所以重困之本”。该诏令
A.导致阶级矛盾空前激化B.表明监司职能有所调整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调整了地方的行政秩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