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代地方监察官的任用采取严格的回避制度,一要回避亲属;二要回避本辖区下级机构官吏;三要回避同路同级别的官吏;四要回避本籍。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性B.打击世家大族的势力
C.促进地方政府吏治清明D.扩大人才选拔的范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成帝(公元前33~前27年在位)时,薛宣上疏:“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错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表明当时(     
A.皇权进一步强化B.监察权力运行发生异化
C.中枢机构的膨胀D.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监察御史萧至忠弹劾宰相苏味道,当御史大夫李承嘉责怪他事先不禀告、“不咨大夫”时,萧至忠答道:“故事,台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弹事,不相关白。”这说明武则天时期
A.监察权的行使具有独立性B.宰相成为重点监察对象
C.御史的实际效能非常有限D.监察管理体系较为混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古代一位皇帝在位时,全国拥有一百零八个郡国行政区,由中央直接管理鞭长莫及,他创设刺史制度,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一制度的实行
A.开创了中央集权体制B.埋下了地方割据祸根
C.促进了光武中兴形成D.发展了我国监察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刺史即是刺举不法之人。汉武帝时称部刺史……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州)……每部(州)包括若干个郡,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刺史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或“所止理事处”……刺史作为中央政权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即“六条问事”……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帝……刺史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吏。

——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

材料二 在效忠和效率这对困扰所有国家官僚机构的矛盾中,中国传统国家一向着意点就是前者;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度,生活节奏相当缓慢,不在军情紧急情况下,行政效率一般不是大问题,而效忠与否往往关系着王朝的生死存亡,任何官员个体或者群体对皇权不忠,都是皇帝无法容忍的。一个庞大的全能式的行政体系,本身存在无限扩张权力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另外一种机制制衡,后果将难以设想。这将会导致皇权无法有效地控制局面,中国古代监察系统即是这种制衡机制的表现之一。传统中国的制衡机制,跟其他古代国家相比,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当然,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刺史的特点及其工作机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刺史的主要目的及其意义。
(2)据材料二,概述中国古代监察系统的功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监察官可以风闻奏事,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独有的一项规定。东晋南朝、唐武则天、宋代及清代时,都曾允许台谏官风闻言事,并规定所奏涉虚,亦不坐罪。这一做法
A.制约皇权防止专制独裁B.保证了监察工作公平公正
C.防止了官员的腐败行为D.使监察工作失去了严肃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
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
2021-06-13更新 | 15935次组卷 | 120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监察官可以风闻奏事(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独有的一项规定。东晋南朝、唐武则天、宋代及清代时,为大开言谏之门,都曾允许台谏官风闻奏事,并规定所奏涉虚,亦不坐罪。这一规定
A.彰显了法律权威B.提高了监察效率
C.保证了社会秩序D.强化了君主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古代中国注重监察制的推行,特别是汉代的《刺史六条问事》、唐代的《巡察六条》、元朝的《设立宪台格例》等都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监察法规。这些法规
A.注重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B.有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
C.使监察活动处于行政的中心D.有效防止了地方分裂割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监察机构的实行独立建制,不附属于其他部门或机构,并与其他政府部门机构具有平行的地位。在职权上,御史不理庶政,专督各级官员,不受行政管辖,只对皇帝负责,独立行使监察权,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监察。但这种独立性,是基于皇帝控制之下的一定范围的独立,是一种相对的独立。......这种监察体制有利于监察机构独立行使监察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的干扰,排除同级或上级行政长官的介入,从而提高了监察效率。

——摘编自张晋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探析与启示》

材料二    雅典还构建了一套预防权力集中的机制。如议事会的常设机构采取的是10个部落轮流当政的办法,议事会的负责人也由抽签决定,每天更换,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两次担任负责人。雅典陪审法庭没有专设法官,任何判决都由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雅典还通过公民大会、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实行“认可听证会”......“认可听证会”就是在公民大会上经常就国家重要公职人员的工作是否称职进行信任投票,不称职者,或被免职,或被撤职查办。公职人员即使在任满离职时,也要接受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的审查。

——摘编自张慧《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雅典预防权力集中的措施。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古代东西方权力监督机制不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