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1 . 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政府颁布《诸路监司互察法》,其中规定:“见今诸路监司互相察举如法。或庇匿不举,以其罪罪之,仍令御史台弹劾以闻,朕当验实,重行黜责。”此举旨在(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削弱地方官员权力
C.消除地方官场腐败现象D.完善地方监察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台谏” 是宋朝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台谏官收说政言,监督宰相,约束皇帝,有时乘体对抗皇上,有时还与事相联合对抗皇帝,成为了监督朝廷官员以及规课皇帝的重要力量。这说明宋代(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
C.君主专制统治渐趋衰弱D.君臣猜忌彼此相互倾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根据《隋书》统计,隋文帝、炀帝两朝有共61次的谏议记载。

皇帝谏议记录纳谏结果(次数或件数)备注
纳谏拒谏结果不明纳谏率
隋文帝43365284%事关治道、用人、边疆、移风易俗等内容均与采纳
隋炀帝18710139%事关征辽东、巡幸江都、平定农民起义等基本拒谏

   ——摘自晁中辰《中国谏议制度史》,244~245

材料二   唐代读官所用之纸是专用的,时称“谏纸”,且有“月给谏纸”的制度。正如官员月给俸禄一样,谏官也要“月给谏纸”。唐代谏官“上封事”,也基本上以一月为单元。唐肃宗《令谏官言事制》云:“所设谏曾,欲闻讽议,充制从绳之望,须成削稿之书。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代宗亦要求“谏官每月上封事,无所回避”。

——摘自傅绍良《唐诗中的“谏纸”“谏书”“谏草”与唐代谏议规范》

材料三   在唐代相对开明和开放的政治环境下,讽喻诗使被唐代诗人应用得“前无古人”。因而,也具有了明显的“谏言”性质。之所以这样说,不仅因为唐代文人不是在事后利用诗歌做一些亡羊补牢式的无力嘲弄,而在于他们在事态萌发之前就能一针见血地指陈政治得失;不仅在于文人们基于职司、言责谈得失、明体用,而且在于几乎整个诗坛都弥漫着“经世致用”的风气,白居易曾强调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正体现了唐代的诗歌风貌。

——摘自程遂营《唐代文人的“言谏”与“诗谏”》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代文、炀二帝在谏议政策上的主要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月给谏纸”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唐代“诗谏”盛行的主要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封建王朝兴衰的启示。
2022-12-1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整顿吏治、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方式。以下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监察情况,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谏院“往往分行御史之职”
②“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
③“分为十道巡察使,二周年一替,以廉按州部”
④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
A.②③①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④②D.④③②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自秦以来,多数朝代的监察机关职责就是监察百官。自中央至地方垂直领导, 具有相对独立性,监察官员摆脱了行政、司法桎梏,被誉为“天子的耳目”。历代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均十分严格,而对监察官员的考核,比一般官员更加严苛,奖优罚劣力度极大。 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六条》、唐代的《监察六法》、明代的《宪纲条例》等都是以法律的形式严格规制监察权行使。为使监察机构既发挥应有效能,又要防止监察机构形成社会和地方独立政治势力,皇帝一方面赋予监察官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同时又不得不压低他们的官职品级。

——摘编自巩建萍《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评析及其现代镜鉴》

材料二     孙中山、章太炎等人主张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坚决反对沿用封建监察模式,认为监察官员是对民选的国民大会负责,而不是对君主负责,并主张监察官员应从考试、选举、任 命等较为民主的方式中产生。要求监察机构作为政体的一个独立部分,加强对所有政府官员的监察,充分保证监察机制能够持续有效地发挥它的效能。同时,他们吸取了中国古代监察思想的合理成分,反对只依赖议会对政府进行监察,认定建立独立的,有较大权力的监察机制是必要的。

——摘编自马克敏《略论民国时期的监察思想》


(1)据材料一说明统治者为实现监察效能最大化所做的制度设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监察制在汉、唐、明三代发挥“天子耳目”作用的具体史实。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监察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6 . 钱穆认为,宋代以前“皇帝用宰相,宰相用谏官,谏官的职责是专门谏诤皇帝的过失。……谏官不监察政府,他只纠绳皇帝”。到宋代则实行“台谏合一”制度,“谏官不准由宰相任用,于是台官谏官同为须由皇帝亲擢了”。这一变化(     
A.加强了皇帝权力B.加强了宰相权力
C.削弱了监察制度D.造成了冗官现象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监察制度是中华民族在政治文化方面对世界文明做出具有特色的贡献之一。了解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轨迹,揭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内存规律,对当今的反腐败斗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对全国统治而设立的监察机构是(     
A.御史大夫B.御史台C.刺史D.锦衣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制度。台为御史台,是中央最高监察机关,率领群僚行使监察权。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台院“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殿院“掌殿庭供奉之仪式”。察院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台院等监察官员中,除御史大夫、中丞外,官位普遍较低,但能独立行使职权,直接对皇帝负责。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代表:“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蠹害;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

——据《新唐书》唐六典》等资料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2022-10-2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载唐前期,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谓诸御史曰:“弹劾大臣不先向大夫请示,这合乎道理吗?”众人都不敢回答,只有御史萧至忠道:“故事,(御史)台无长官。御史,天子耳目也,其所奏请奏当专达”。承嘉惭。这表明唐代(     
A.监察官员具有较大独立性B.中央权力分割相互制约
C.御史的监察范围不断拓宽D.政治制度趋于成熟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汉武帝时期把全国分为十三刺史部,每一刺史部包含一定数量的郡国,每一部设刺史一名,为六百石官员。监察内容除第一条针对强宗豪右外,其余五条皆针对二千石官员。据此可知,设置十三刺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控制地方豪强B.规范地方监察C.加强君主专制D.削弱地方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