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汉武帝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把全国除了三辅(京兆、冯翊、扶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和弘农以外的地区分成了13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最主要的作用是
A.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B.减少地方官的腐败
C.打击地方豪强势力D.加强中央集权
2 . 宋代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台长,宰相亲戚和由宰相推荐任用的官吏不得为台长。习惯上,御史中丞弹劾宰相,宰相必须辞职,由副相升任宰相,御史中丞则得以进身为执政。宋代此举旨在
A.提高行政效率B.提升御史台职权
C.加强中央集权D.防止权臣的专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B.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C.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4 . 汉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但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在朝会时均专席而坐,以示皇帝优宠,史称“三独坐”。“三独坐”的出现
A.表明皇权进一步发展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完善了封建官僚体制D.实现了思想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秦汉时期,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一身二任,既为监察长官,又为丞相助手,从属于丞相。魏晋时期,统治者则使御史台超然于行政之外,构成新的监察体制。这一变化
A.实现专制下的权力转移
B.有效地制约了丞相的专权
C.旨在强化君主专制权威
D.体现以小制大的治理模式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后升为正二品衙门,集纪检、组织、公安、司法职能于一身。为了监察中央六部的活动,还创立了六科给事中,并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明朝监察制采取“以卑临高”的制约机制,赋予监察文武百官的大权,有事可以直除天子。监察官的选拔非常严格,非进士不能录用,使监察官的职位显得十分尊崇,升迁也非常快。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

明代监察制度只赋予监察官“弹劾权”,对贪官的惩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与喜怒,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败,最终沦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党同伐异的工具,从而失去了澄清吏治的制衡作用。在明世宗嘉靖至明神宗万历的近百年间,无论是监察官还是被监察的廷臣,都高举着效忠皇上与反腐败的大旗,相互攻讦,形成了东林、齐、楚、浙四党交恶和内阁、吏部与言官三足鼎立的局面。

——摘编自赵刚《制度不是万能的——杂谈朱无璋反腐败和明朝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发端于1809年,是一个由宪法或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或国会决定的、由一个独立的高级官员负责的办事机构。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改进公共行政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后因保护人权、反腐败等需要,监察专员逐渐向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大学扩展。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资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监察专员制度逐渐与各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合流,成为各国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新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两种监察制度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2018-06-01更新 | 574次组卷 | 19卷引用: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武帝制定了“刺史六条问事”,刺史的监察对象第一条涉及地方豪强,其余五条皆与“二千石”地方官员有关;而《汉书》载,武帝时,豫州刺史鲍宣被丞相司直弹劾:“举错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听讼,所察过诏条。”宜坐免。这表明汉武帝在监察上
A.以强化中央集权为目的
B.注重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C.以解决王国问题为核心
D.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
2018-01-03更新 | 84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8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同步练习: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萌芽,秦汉时期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的监察体制,隋唐时期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监察网,宋元时期得到强化,出现了独立机构―谏院,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在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 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同时,为避免君主在用人行政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需要设立一个机构来进行协调和制衡。我国历代监察都实行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不对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监察官员是“秋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

——整理自蒋云贵、戴正良《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   根据宪法规定,国会通过法律,必须得到参、众两院的同意。两院通过的法律,如果总统不同意,可以行使否决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还有搁置否决权。总统及其政府的活动经费必须由国会通过预算法案,国会可以2/3的多数票推翻总统的否决权,国会可以弹劾总统,国会与外国签订条约、任命联邦高级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联邦法院法官由总统取得参议院同意后才能任命,国会可弹劾法官,可通过法律来决定法院的编制,联邦最高法院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和总统发布的命令有权进行司法审查并宣布违宪 而使之无效。 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再分配,也不是简单的权力之间的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它对于维护美国资产阶级利益,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防止某一个人和某个集团的独裁,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也造成了权力的效率低下、权力的相互倾扎、全力配合的缺失。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建立监察制度的原因及对该制度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权力制衡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监察体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区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隋唐以后,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御史之外,皇帝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这表明
A.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B.御史的权力超越了宰相
C.地方官吏腐败日益严重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唐代台谏分职:谏官之职在谏皇帝,不谏宰相,也不得弹劾百官。弹劾朝廷百官是御史台的职分。谏官之位命在宰相,照唐人习惯,宰相见皇帝讨论政事,常随带谏官同去。遇有皇帝有不是处,谏官即可直言规正。关于唐代台谏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台谏分职加强了相权
B.台谏分离削弱了皇权
C.标志了官僚制度的成熟
D.减少了决策的失误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