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隋唐以后,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御史之外,皇帝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这表明
A.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B.御史的权力超越了宰相
C.地方官吏腐败日益严重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唐代台谏分职:谏官之职在谏皇帝,不谏宰相,也不得弹劾百官。弹劾朝廷百官是御史台的职分。谏官之位命在宰相,照唐人习惯,宰相见皇帝讨论政事,常随带谏官同去。遇有皇帝有不是处,谏官即可直言规正。关于唐代台谏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台谏分职加强了相权
B.台谏分离削弱了皇权
C.标志了官僚制度的成熟
D.减少了决策的失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早在宋朝时期就已经有一条官场潜规则,“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C.便于把权力装进笼子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2021-08-22更新 | 140次组卷 | 94卷引用:2014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宋朝的这一传统(     
A.保证了宋王朝长治久安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
C.完善了古代的监察制度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
5 . 宋制监察官员上任后百日内未能履行纠举弹劾之责,即被视为失职。新任侍御史王平任职即将满百日而未有弹劾,同僚很是奇怪,有的称其有待而发一旦弹劾必是大事。不久王平有疏上奏,则是弹劾御膳中有头发。王平因此被称为弹发御史。“弹发御史”的出现说明宋代
A.监察制度实际效能高B.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C.对监察官的管理严格D.理学成为治国思想
2020-11-16更新 | 319次组卷 | 6卷引用:【新东方】【2020】【高三上】【期中】【HD-LP378】【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伴随着国家治理的实际需要而不断加强,最终形成在中国本土法文化的土壤中诞生的中国古代监察法制。

秦统一以后,建立了御史府,御史大夫参议国之大政,主要职掌察举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行为,纠举和弹劾违法犯罪……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十三个州作为监察区,每州设一名监察官刺史负责监察。刺史级别不高,官秩不过六百石,但巡察代表中央,可以监察二千石地方长吏和豪强势力。

唐朝在御史台下分设台院、殿院、察院,统辖诸御史。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唐朝以“道”为监察区……临时派出监察御史,其有奉敕特使的性质,或者定期巡视。

为了巩固皇权,明朝洪武年间,废御史台三院制为都察院一院制,使监察权力更加集中……全国十三道监察区每道设置监察御史,在组织系统上监察御史虽然隶属于都察院,但却可以“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不经都察院,只对皇帝负责。

清袭明制,都察院仍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清朝的封疆大吏总督和巡抚办构成地方监察机构,这些封疆大吏不仅总揽一省或数省的军事行政司法大权,同时兼有监察地方之权。

——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材料二   到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议会又历经三次议会改革,健全议会监察职能。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比较,英国近代监察制度有何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今天中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2019-05-21更新 | 37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黄冈中学2019届高三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洪武年间,朱元璋罢御史台,在中央设都察院,与六部同级;罢谏官,设置独立的机构六科给事中,长官为正七品,分别有权对六部奏请及实施之事进行审查、驳议和纠正。这些举措
A.表明当时官员贪腐严重
B.有利于分割六部的行政权
C.导致了官僚机构的膨胀
D.有利于全面监察官僚机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代专门设置刺史监督地方官员,宋代设置通判监督州郡长官。这些措施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开创了监察制度D.导致了地方割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文献文字记录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秦汉时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汉武帝元封五年置刺史,巡查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到西汉末期,刺史改为州牧,并掌握了辖地军事指挥权。到了东汉,刺史掌握了更大的军政权力。刺史权力的扩张
A.提高了对地方的监察效率B.调整了中央的行政体制
C.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动摇了郡县制度的基础
2020-11-26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全国名校2020年高三6月大联考(新课标I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