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2020-12-26更新 | 685次组卷 | 5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秦朝时,各郡每年必须定期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治安情况,此即上计制度。该制度
A.意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保证了秦朝的长治久安
C.调动了地方生产积极性D.增加了秦朝的赋税收入
2020-11-24更新 | 233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谏官的职责为专门谏诤皇帝的过失。唐代的谏官为宰相的喉舌。宋时则谏垣独立,并无长官,朝堂之上,语无遮拦,成为常态,由此
A.文人的政治地位空前提高B.导致行政系统运转不灵活
C.推动清议政治局面的出现D.宰相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初仿照元代,依旧设立中书省、御史台并列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和监察机关。后来由于胡惟庸一案,明太祖取消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御史台改为督察院。至此,督察院直接督察六部,督察员内部除左右都御史外,还有一百余位督察御史,督察御史不仅可弹劾中央官僚,也可监察地方。明朝在行政系统内部又设置六科给事中,分别对应六部,可对六部任何往来文书进行批驳弹劾,六科给事中和督察御史并称为“言官”。另外,明代设立东厂和锦衣卫,两机关作为皇帝的特务机关,依照皇帝诏令可通过秘密逮捕、私自刑讯来惩处所有官僚。

——摘编自邰相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概述》

材料二   1907年光绪皇帝下达圣谕:“中国上下议院一时未能成立,亟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中央资政院对行政部门具有监察权。资政院可向有关的行政部门提出质疑,并且有权得到答复。如果有大臣侵夺资政院的权限,资政院可以请皇帝来裁夺。各省咨议局为各省议会筹备机构,对地方上的行政事务有一定的监督权。

——摘编自卞新龙、罗秋《试论清末民初监察制度的变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简要评价古代监察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监察制度变革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御史中丞宋璟,常常在朝堂之上评论朝廷得失,为幸臣所不容,武后曾先后三次敕璟外任,璟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对此,武后亦无可奈何。这说明当时
A.三省运行机制顺畅B.监察权力相对独立
C.御史制度存在弊端D.专制皇权遭到削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武帝元封五年,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由使臣性的监察官,变为常住性的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这一变化
A.扩大了刺史监察职权B.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
C.废止了郡国并存制度D.便于了刺史惩处贪官
8 . 汉武帝时增设十三州刺史。刺史“以六条问事”,一条为监察地方豪强,其余五条针对高级地方官员及其家属的不法行为,刺史不得超越“六条”之外问事。汉武帝这一举措
A.使刺史成为地方最高长官B.意在防止官员们滥用权力
C.杜绝了地方官员腐败行为D.使行政权监察权开始分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古代中国注重监察制的推行,特别是汉代的《刺史六条问事》、唐代的《巡察六条》、元朝的《设立宪台格例》等都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监察法规。这些法规
A.注重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B.有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
C.使监察活动处于行政的中心D.有效防止了地方分裂割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一般来说,汉代监察官只拥有监察权而没有处置权。对监察对象的处罚要报请所属长官,或与司法部门协调处理。各级官吏对监察官的行为也有监督作用,可以随时上书弹劾监察官。这表明汉代
A.监察体制完备具有独立性B.形成了对地方有效管理
C.建立了对监察的反向机制D.监察体系具有多层次性
2020-06-12更新 | 1017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