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及填充图册

材料二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修建的道路和桥梁,同其他古代社会修建的道路一样,也刺激了经济的一体化:尽管最初建设时考虑的是军事用途,但是之后,这些路桥却成为内部商业交流的通衢。

公路连接了罗马帝国的各个部分。一条长4800公里的路与北非海岸线平行,许多支线一直延伸到南方,商人、士兵通过这些支线可以深入撒哈拉沙漠。在东部地中海地区,罗马人也新建一些道路,方便了这一地区的旅游和贸易。

——摘编自《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道路和罗马帝国道路的共同特点。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时期京杭运河(北京—杭州)变迁
春秋战国开凿邗沟、鸿沟,是京杭大运河中开凿最早的一段。
隋朝将各段古运河加以疏浚、扩展,并相互沟通,形成以洛阳为中心,联系南北方的“大运河”。
元朝会通河开通后,漕船往往有上千艘连接而行,年运粮量常达三、四百万石,沿河一些城镇码头兴起。通惠河竣工后,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在北京积水潭附近曾出现“舶舫蔽水”、盛况空前的繁荣景象。
明清时期黄河改道,河运日益困难。宣统年间,津浦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

材料四   英国的运河与英国的工业革命密不可分,18世纪中后期,英国运河兴起,当铁路、公路运输还远没有那么发达时,英国的运河承担着运送钢铁、煤炭的重任,运河网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的英格兰中部,特别是伯明翰和曼彻斯特一带,而通过泰晤士河,运河也把伦敦和这些城市连在了一起。在威尔士的北部和南部,苏格兰低地也有一些人工开凿的运河。整个英国的运河网加起来达到3000公里长。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是英国运河从繁荣到衰落的主要时期。……与铁路的规格统一相比,标准不一的运河竞争力处于下风。工业革命对英国运河的发展是把双刃剑。

——摘编自《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运河的兴衰》等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杭大运河变迁的历史特点。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运河与京杭大运河发展的相同点。
(3)如果用以上材料进行历史研究,你会确立怎样的研究主题?
2021-04-11更新 | 39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法规应该设立起来以作为分属于各个种族的个体之间的社会纽带,并使得原先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能在帝国范围内得以奉行。体制上各类灵活的机制使新的规章得以形成、受到检验并获得确认,它属于“再试验再犯错”这一漫长的过程,最终选择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

——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

材料二:历史上各个王朝都有一整套典章制度……但人们如果稍稍翻阅一下史书不能不对一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正史中可以用《舆服志》《礼仪志》等大量篇幅来记载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帽子,穿什么衣服,衣服用什么料子、什么颜色、多大尺寸、用什么装饰,仪仗队有多少人,排什么队伍,手里拿什么东西,每件东西什么尺寸这一类近于无聊的内容,甚至连演滑稽戏一样的“禅让”也要照录那三劝三让的表文和诏书,可是真要查什么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却往往非常简略,或者前后矛盾,语言不详,有的竟毫无踪影可见。其实这倒并不是史官们的疏忽,而是由于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基本上都存在着两个系统:由皇帝和官员们制定的正式制度,由官吏们执行着的实际制度。前者是官方的、法定的、成文的,见于记载,却不一定起实际作用;后者是实际通用的、得到法律认可的、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但从来未被正式记载,却真正得到了执行。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1)依据材料一,概述古代罗马规章产生的社会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成文规章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成文规章对罗马和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2021-01-01更新 | 12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广元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3 . 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利克里在悼念公元前431年因与斯巴达人作战而倒下的雅典英雄的葬礼演说中,完全有理由自豪地宣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说:“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材料三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柏拉图认为“极端的自由结果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他对雅典民主制的批判着眼于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特点及成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董仲舒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主张德主而刑辅董仲舒主张司法中以儒家经典为指导,经律相矛盾时不惜以经破律。春秋决狱的特点是以经断狱原心定罪,在量刑时要着重考虑犯罪的动机。在董仲舒看来,社会上的君臣民等级制都是天意的体现。三纲五常是上天赋予人类必须服从的美德,否则就是犯罪,皇帝就可代天刑罚,皇帝既然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故口含天宪,言出即法。

——摘编自李文兰《试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

材料二: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的法学家。他认同自然法源于自然的观点,并指出由于自然法具有至上性,依照自然的强制力实现和高于一切人定法,因而普遍存在,永恒不变,西塞罗主张,一切人的平等是基于理性的平等,尽管人与人在知识、财产和社会地位上存在差别,但是,他们都具有推测、阐述、综合和做结论的智慧,这是人类理性所公有的。其次,他还认为法律应当具有权威性,法律的至高无上决定了它必须得到有效执行。

——摘编自孙银龙等《论西塞罗的法律思想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和西塞罗的法治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治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5 . 阅读材料,分阶段概括西方人对自然法的认识,并分析各个阶段产生不同认识的社会背景
时期人物主张
6世纪查士丁尼(东罗马帝国皇帝)各民族一体遵守的自然法是上帝神意制定的,因此是始终固定不变的。
13世纪阿奎那(意大利神学家)自然法和人法都受永恒法的支配,永恒法是上帝的意志。
17世纪早期格老修斯(荷兰思想家)自然法之母就是人性,社会交往的感情就产生于此,并非由于其他的缘故。
17世纪晚期洛克(英国思想家)自然法的内容是人们都有保护自身生命、健康、自由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如受到侵犯,就有报复、反抗的权利。
卢梭18世纪(法国思想家)国家制定的法律起源于社会契约,它是人民公意的体现。实行这种法律也即实行人人平等。

2020-12-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若遇上这种情况,该适用什么法律呢,尤其是考虑到当时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无论是对中世纪和近现代的西方法学还是对许多亚非拉国家的现行法律体制,罗马法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罗马的建筑物也和希腊的大不相同,主要是些世俗建筑物,如浴室、圆形剧场、运动场和凯旋门等。罗马的新型建筑材料-混凝土、砖和灰泥-使罗马人为大型建筑物修建宏伟的拱顶结构成为可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14年一位意大利人称:“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1)根据材料一,简述材料中“新的法律”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建筑和希腊的不同之处。罗马大斗兽场融合了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风格,请指出其建筑地位和体现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意大利人“感谢”和“欢乐”的理由。
2020-12-12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高级中学等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分别指出上述三部法律的性质。
(2)简要说明《法国民法典》的历史影响。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积极意义。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成文法诞生……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材料二   1787年宪法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等等。……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材料三   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以上均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和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法律文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1787年宪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作用。
9 . 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更是影响深远。请回答有关下列问题:
(1)“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些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有什么积极作用?
(2)“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此段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有什么弊端?
(3)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是从古罗马开始的。古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2020-11-1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罗马帝国与元帝国都是当时疆域广袤的帝国,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项目罗马帝国元帝国
地方
制度
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元朝)……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法律
建设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适用于罗马公民……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成吉思汉时代……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直至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归纳罗马帝国与元朝在建立帝国和加强地方管理方面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指出罗马和元朝法律形成发展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度的历史作用,并说明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