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极端民主政治催生出了雅典某些特殊的美德-“自由、平等、友爱”,这些美德最直接地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与奴隶均为国家所有的斯巴达不同,雅典除少数国有制外,绝大部分奴隶属于家庭个人所有,奴隶主与奴隶并肩工作、共同生活,他们的关系甚至要比夫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还要亲密。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有人杀死了一名并没有犯罪的奴隶,倘若他的杀人动机只是由于担心那名奴隶会揭发自己的可耻丑行,或出于其他类似的动力,那么这个人要被当作杀人犯受审,就好像死者是公民一样”。法律还规定奴隶可以在主人和具有雅典公民身份的第三方陪同下,向施虐者提起控诉。当奴隶受到暴力虐待而忍无可忍时,奴隶有摆脱现任主人并寻求新主人的权利。

——摘编自周芸《论古代雅典“温和”的奴隶制》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末期,部分聪明的奴隶主为避免奴隶逃亡或吸引逃亡的奴隶,逐步改变对奴隶的剥削方式,他们把大范围的土地划分成许多小块,交给赎身的奴隶耕种,由此就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隶农。进入帝国时代,隶农制获得较大发展,遍布于意大利本土和地中海沿岸各行省。许多贫困农民因不堪政府重税的盘剥和官吏的欺压,也被迫将自己的小块土地“献给”大土地占有者,以求获得“保护”,充当其隶农。恩格斯认为“隶农制是罗马奴隶制占有制生产危机的产物”“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

——摘编自任宪宝主编《全球通史:人类共同体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温和”奴隶制在法律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罗马隶农制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并简析古罗马隶农制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制定《吕刑》。秦朝制定《秦律》,这是一部十分严苛的法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死刑多达十几种。唐朝制定《唐律叠议》颁行天下。它集成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融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法律都围绕“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

材料二   公法是以保护调整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强调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与古代中国侧重公法不同,罗马帝国时期立法以私法为主要侧重点。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人法规,着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适应了帝国时期社会发展要求。3世纪以后形成了著名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人与人关系、财产关系和诉讼等方面的规定,不同时期法学家对罗马法提出的各种学说和解释。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律,基础制定本国法律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治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罗马帝国侧重私法的原因。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安努(众神之父)和恩利尔(大地和空气之神)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太阳神和司法天神),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随着平民社会地位的升高,一个新的呼声也就跟着出现——让拥有少量财产的人也享有法律上的地位……在《十二铜表法》产生之前,罗马社会事务主要靠习惯法来调节解决,贵族经常地任意解释,使得法律的实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平民选出的保民官的一再努力下,贵族平民“终于达成协议”。这是由贵族和平民以过去的习惯法为基础共同制定的成文法,内容包括公法与私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等。

——摘编自刘招静《<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起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谟拉比法典》前言的主要内容,并阐述该法典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扼要说明《十二铜表法》制订的背景,并概括其特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先秦经秦汉到曹魏,随着令的编集和完善,律由原可不断增减的开放性体系,变成大致固定和封闭的体系。《魏律》是秦汉法典体系演变成果的集中体现。《法经》是一部法学著作,而不是一部法典,盗、贼、囚、捕、杂、具,是法学意义上的分类。所谓“汉律九章”,是在《法经》分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类,同时也泛指汉律篇章之多。从文本上看,律、令都有一个由原始的诏书到改写成精密的法律条文的过程。无论是内容还是法律效力,秦汉时期的律、令似乎并无不同。

——摘编自孟彦弘《秦汉法典体系的演变》

材料二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废共和而行帝制。皇帝敕令开始显示力量,并逐渐成为罗马法的渊源之一。在帝政前期,皇帝敕令并不经常被使用,而是借由元老院之手颁布法律。以公元235年塞维鲁斯遇刺为起点,罗马帝国开始分崩离析。政治动荡使皇权愈发集中,皇帝操纵了立法权。皇帝敕令几乎成了唯一的法律渊源,甚至被直接称为“法”。在查士丁尼的支持下,东罗马帝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典编纂(汇成《罗马民法大全》)。在《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时代的法学教科书)一书中,保留了大量的皇帝敕令。

——摘编自沈超《从皇帝敕令的演进过程看罗马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汉法典与古罗马法律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汉法典与古罗马法律演进的历史背景。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若遇上这种情况,该造用什么法律呢,尤其是考虑到当时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无论是对中世纪和近现代的西方法学还是对许多亚非拉国家的现行法律体制,罗马法都有不可磨灭的贾献。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

——马克在《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罗马的建筑物也和希腊的大不相同,主要是些世俗建筑物,如浴室、圆形刷场、运动场和凯旋门等。罗马的新型建筑材料混凝土、砖和灰泥——使罗马人为大型建筑物修建宏伟的拱顶结构成为可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材料中“新的法律”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建筑和希腊的不同之处。罗马大斗兽场融合了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风格,请指出其建筑地位和体现的精神。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材料二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和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成就。
2022-04-0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建国初期,平民和氏族贵族的矛盾很尖锐,平民对贵族高级官吏的专横统治的反抗愈演愈烈,并不断提出新的立法要求。因此,罗马初期的任何一部法律都成了平民和贵族斗争的产物和记录。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罗马法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就罗马法的本质来说,它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当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起初在意大利,随后在其他国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私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视取得威信。”

——摘编自于沛霖《马克思恩格斯论罗马法》

材料二   和其他的古代法律相比,罗马法颇为人们所称道,其理由不仅在于罗马法尤其是私法被奉为现代民法的模范文本的事实,更在于从罗马法中体现出来的统率整个罗马法律制度的灵魂和内核——罗马法精神。罗马法精神适应了罗马社会商品经济的交易要求,反映了罗马时代的文化特质与政治结构的理念性原则,这些理念性原则统率、指导罗马人的生活,包括法律。尽管它们曾被历史尘封,但仍然被现代的人们从历史的故纸堆中发现。

——摘编自付建平、谢荣国《罗马法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罗马法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蕴含的精神,并说明罗马法在西方法律史上的地位。
8 . “自然法”思想深刻影响着近代劳工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塞罗1)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
2)它是唯一的法律,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
3)一个理想的国家,是要通过不同因素之间的协调而获得和谐。
孟德斯鸠1)在民主政体下……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人民通过他们的代表来制定法律……获得自由。
2)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方法,就是以权力约束权力。
3)一般地说,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理性

——摘自西塞罗《论法律》、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资产阶级无情地打破一切道德和自然的界限,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工资,大量使用雇工和女工。工人劳动条件和居住条件非常恶劣,还经常受到失业的威胁,工人居住区的贫困、疾病和道德沦丧令人触目惊心……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4605起,1842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

材料三   有人认为,由于罗斯福新政中的劳工立法,使得劳工有了通过自己选择的工会进行劳资谈判的权利,劳动地位空前提高。最低工资、失业补助、养老补贴等等,成为有效保护人们权益的工具,政府有限度的干预正是为了让工业更自由、健康地竞争。也有人将高失业率延长归咎于旨在保持高工资和加强工会组织的新政劳工政策,不断增设的新法规和税收已经阻碍了私人投资,而这抑制了复苏。

——摘编自沃尔顿、罗考夫著《美国经济史》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西塞罗的法学说思想。联系孟德斯鸠的法学观点,说明西塞罗这些主张在近代立法思想中的体现。据此,分别指出西塞罗、孟德斯鸠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人的生存状况。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英国当局因此在立法领域采取的努力?
(3)简要写出罗斯福劳工立法的过程与特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劳工立法在经济领域的影响。
2022-03-1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作为一个人民,除了遵守法律,还有什么方法能够使自己少受城邦的惩罚?”他认为“守法就是正义”,正义也就是守法,两者本身是一回事,这既是拥有和坚持正义的表现,又是守法的表现。同样,苏格拉底也极其反对用民愤来左右审判的做法,他曾在处理“十大将未收阵亡兵士之尸”一案中,毅然强顶民愤,“虽恐吓万端,他全不顾”。苏格拉底探讨了如何公正地执行法律的问题,在对其最后的审判中,使得人们更能体味“法律是人世间最后的判决”。苏氏还认为神法与人法不同,“因为人类是不可能都聚集到一起的,而且也不是都说同一种语言的”,所以,神法不是人制定的,神法的效力强于人法,“违犯神所制定的律法的人是无法逃避刑罚的”。

——摘编自李鼎楚《论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   西塞罗对物和人的因素视而不见,认为法律源于神,“法律是神的一贯意志”,但西塞罗认为自己的使命是把神的法律世俗化。在西塞罗那里,法律起源于神却并不神秘,“人与神共同具有法”,人通过与神共有的理性,必然能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相对应的法律。古希腊自然法学说的罗马化,也是西塞罗一生的重要使命,因此,在西塞罗的法律起源理论中,神只是起点。西塞罗以永恒普遍的自然法为前提推导出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竭力强调在理性面前人人平等,这种思想是有其时代根据的。他从自然法理论推导出共和政体的法制思想,认为应依照自然法组织共和政府,他指出在这种政体中,无论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以“服从法律为美德”。

——摘编自段祺华、刘小兵《荀子和西塞罗法律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苏格拉底和西塞罗的法律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格拉底和西塞罗法律思想的启示。
10 . 政治生活的有序化、法制化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和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摘编自古罗马法

材料二 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 ,颁布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

——《毛泽东选集》(第2卷)

材料三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至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 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仅以1982——1992年为例,我国就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 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渔业法、森林法等诸多法律。

——摘编自赵惜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结合史实说明罗马法与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英国在革命成功后颁布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及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