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之于历史的意义,不在于破坏,不在于摧毁,而在于回归,在于重生;这生生不息的人性启蒙,这潜滋暗长的普世关照,是导引着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和繁荣的必由之路。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A.五四运动没有其现实意义
B.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
C.五四运动的爱国救亡意义
D.五四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1年5月4日,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引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称:“学校不仅是为造毕业生而设的,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由此可见,胡适
A.认为中国革命道路开始发生改变
B.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C.肯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
D.希望利用传统文化建构民主制度
3 . 1919年6月,北京《晨报》就政府派军警抓捕上街演说的学生发表时评:“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记者这个时候,不禁发了悲天悯人的感想,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鲁迅日记》记载当日:“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两者对当日天气说法不尽相同,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前者是记者的亲历见证,晨报叙述应为准确
B.后者是新文化运动先驱,记述应为真实可信
C.日记具有个人主观色彩,鲁迅记载不能采信
D.时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存在夸张描述可能
2018-09-08更新 | 179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第--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固然是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变革的一大特色,…但此民族主义决非排他性的、狭隘的,而是建立在中国人希望加入国际社会作为平等一员的强烈愿望的基石之上,是中国重新定位自己及世界之思考的结晶。”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已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B.能与各战胜国平等分享胜利果实
C.力图树立全新与平等的国家形象
D.能客观理性地认识国际形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回忆说:被捕的学生初由各地的警察送到各警察分局分所,而那些学生就在各分局分所对着看守的警察演讲起来,学生“垂泪而道”,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这说明五四运动
A.对人民大众的觉悟起了启导作用
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主导作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019-06-13更新 | 133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唐山市河北乐亭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20世纪的这场运动“源于民族主义,它要求政治上的公正,强调国家的正当权利”。关于这场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A.无产阶级是先锋队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仍然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7 . 近代中国史就是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波澜壮阅,无论是太平天国还是义和团虽然都是农民起义,但都带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不过从历史潮流的角度看,太平天国则比义和团有更大的进步性。


(1)为什么说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都带有民主革命的性质”?结合史实,从《资政新篇》和义和团运动的口号,简要说明“太平天国则比义和团有更大的进步性”。

材料二   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此伏彼起,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相继发生。但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的“很大不同”并结合史实,指出五四运动的“时代烙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对五四运动,中国学术界有种种不同看法。我认为不能把五四运动和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分割开,要统一来看,因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是分不开的。有人把新文化运动看成一场反传统的思想启蒙运动,而把五四运动看成是一场救亡的爱国运动,提出救亡压倒启蒙或者启蒙压倒救亡,我觉得这都是不对的,不应该把启蒙与救亡看成是相互矛盾的。

——摘编自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政治救亡与思想启蒙的关系”论证说明材料中的观点。
2018-02-06更新 | 23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辛集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十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其中“第一次历史巨变”应当是
A.由闭关走向开放
B.由专制走向共和
C.由落后走向富强
D.由愚昧走向科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此事标志着中国
A.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B.取得了反帝斗争的胜利
C.工、商、学建立统一战线
D.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