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2021-10-07更新 | 306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曾于1902年《新民之议》一文中指出:“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那么,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代命运的精神是么?自严复、梁启超、辜鸿铭始,中国知识界给出了种种界定官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讲:“实现中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刘成纪《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

材料二   虽然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早已凝固而无需强化,但对一般中国人来说,这个民族认同感恐怕更多是像章太炎所说的那样潜藏在心中,远未达到“活跃两自觉”的程度,如果不出现大的内忧外患,大约也就会基本维持在潜存的局面,从这个角度看,近代中国民众的民族认同感仍是可以被“唤起”而转化为政治力量的,一旦有社会,政治的大变动,尤其是透到外患时,“先知先觉”的民族主义者仍可诉诸大众的民族认同,将其失起并使之转化为政治力量”。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精神”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的论述,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在近代“中国精神”如何被“唤起”而转化为政治力量的。(举两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1年5月4日,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引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称:“学校不仅是为造毕业生而设的,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由此可见,胡适
A.认为中国革命道路开始发生改变
B.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C.肯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
D.希望利用传统文化建构民主制度
4 . 下列对于五四运动的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D.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2019-09-24更新 | 265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时练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
2019-01-30更新 | 1259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时练习
6 . 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给日本
②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的出路
④五四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19-01-04更新 | 162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其中“第一次历史巨变”应当是
A.由闭关走向开放
B.由专制走向共和
C.由落后走向富强
D.由愚昧走向科学
2016-11-27更新 | 275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时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