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中国的人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把个人的一切全交出来维护这个"整体"的生存。这个"整体"是一定会生存。"整体"的存在也就是我们个人的存在。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巴金《一点感想》(载于1937825日《呐喊》创刊号)

我相信中华文化界的优秀分子以前没有一个不是憎恶战争的,但在现在却没有一个不是讴歌抗战的,这原因决不是由于思想的改变,实在是敌人逼迫太甚,我们再不奋起反抗,不但我们自己要陷入至悲极惨的奴隶的命运,连我们的子孙也要任人蹂躏,永远没有翻身的日子。

——摘编自黎烈文《伟大的抗战》


(1)根据材料,指出文中"整体"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整体"思想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整体"觉醒的意义。
2 . 阅读下面的图表,由此可得知
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共同作战
C.中国抗战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D.中国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演变

阶段特征
清末民初一、反对国外民族压迫和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交织
二、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
五四时期一、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
二、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结合
抗战时期一、重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
二、国内各阶级、各种政治势力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局面。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来源、演变及其他》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认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1-22高三上·山东潍坊·阶段练习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抗战口号

材料   1935年,在“八一宣言”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

七七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了“不让日本占领中国!”“为保卫国土流血!”的口号。

19385月,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演讲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口号,这是《论持久战》中的著名观点。

19392月,抗日根据地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

19399月,面对国民党制造的一系列反共摩擦,毛泽东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

19457月,太行各界举行纪念“七一、七七”庆祝大会,群众高呼“拥护毛主席,成立联合政府,支援前线”口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口号,自拟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1-12-17更新 | 246次组卷 | 3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一轮巩固卷02
21-22高三上·四川自贡·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43年,中美、中英分别签订《中美新约》和《中英新的》,从法理上终结了英美两国在华获得的一切特权;同年,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以国际文献的形式,确认中国领土完整:1945年,中国参与了联合国筹建的全过程,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这一系列事件表明
A.中国在抗战时努力塑造大国形象B.中国实现国家统一拥有国际法依据
C.中国抗战成为中国崛起的转折点D.中国方案逐渐得到世界大国认同
21-22高三上·辽宁·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发展状况简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发展状况
时间党员军队根据地人口(万)
1937年4万4万150
1940年80万50万10000
1945年120万120万(另有民兵200万)12000

表中数据说明
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国共两党关系发生转变
C.国民党放弃专制独裁政策D.全面抗战路线得到贯彻
2021-11-29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01 铭记红色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会召开 (对点练)-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预测
7 . 如表是1945年国内部分报刊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报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报刊名称性质文章标题
《新华日报》(1945810日)中国共产党的大型机关报《接受波茨坦宣言日本无条件投降》
《中央日报》(1945812日)中国国民党党报《举世腾欢迎接胜利国人一致感谢领袖》
《解放日报》(1945815日)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政治理论刊物《美苏英中四国宣布日寇接受无条件授降)
《大公报》(1945815日)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间报纸《“日本投降实!”》

——摘编自孙丁玲《重温中外报纸如何报道日本投降》


提取材料信息,对以上媒体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报道加以阐释。
8 . 阅读下列材料

2021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上海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举办了“伟大的抗战起点,深远的历史影响”的学术研讨会。下面是与会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摘要:

机构或院校学者主要学术观点
复旦大学余子道肯定了九一八抗战作为 14 年抗日战争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重要地位,将九一八事变作为日本挑战华盛顿体系与
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动的标志。
华东师大沈志华梳理九一八事变后远东国际关系的变动与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今的国际形势,把握处理国际关系的主动权。
同济大学唐培吉运用大量史料证明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上海师大苏智良九一八事变是亚洲各国合作抵抗日本法西斯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和亚洲近代史的转折。
上海社科院马军九一八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历史担当与责任,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
战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2021年9月17日《新民晚报》改编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专家学者们的任意一个观点,拟定一个主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须从材料中得出,论题明确,有理有据,史论结合)
2021-11-01更新 | 215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20世纪回顾的纪念邮票,涉及历史事件: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共诞生、抗战胜利、开国大典、改革开放。


任选2张邮票,提取邮票信息,根据信息归纳主题,并对主题进行阐释。
2021-10-11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21-22高三上·河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提出“由农村转变到城市,由游击战转变到正规战,由减租减息转变到耕者有其田,这些都是民主革命阶段中因形势变化而产生的。不能设想我们党永远没有大城市,没有工业,不掌握经济,没有正规军队,还能存在下去。所以,我们一定要解决这些问题。'这一论述
A.推动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B.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理论基础
C.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D.顺应了中国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
2021-09-25更新 | 357次组卷 | 8卷引用:【寒假自学课】高一历史寒假精品课(统编版纲要上)复习-第8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