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3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表明
A.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B.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
C.中国重新获得世界大国的地位D.中国最终会彻底打败日本
2023高二下·江苏·学业考试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9458月,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重庆后,群情振奋。当时的一份日报登出了一则谜语,谜面是抗战胜利,要求结合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猜中国古代一个历史人物。

(1)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原因,当时报社收集来的谜底可能有哪一些?
(2)你认为其中哪一个谜底最符合历史的实际?为什么?
2022-02-17更新 | 241次组卷 | 2卷引用:【学考复习】(纲要上)202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非选择题)
4 . 观察下面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2)造成图一、图二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从图一到图二,你认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的关系是怎样的?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2022-02-13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至图三条约签订的背景各是什么?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2)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在《马关条约》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
(3)据图四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2022-02-12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罗斯福曾说:“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罗斯福的这一观点主要表明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B.美国的援助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C.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起了主要作用D.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7 .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侵台日军无条件投降仪式并向全世界宣告:“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为中华民族赢得了民族独立
C.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D.使列强放弃了各不平等条约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明显地呈U字形进程。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
2022-02-02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新中国和怎样建设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曾召开过一次历时50天的会议,会议在“团结一致,争取胜利”的方针之下在延安隆重举行,开得既生动活泼,又团结有序。这次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演变

阶段特征
清末民初一、反对国外民族压迫和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交织
二、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
五四时期一、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
二、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结合
抗战时期一、重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
二、国内各阶级、各种政治势力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局面。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来源、演变及其他》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认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