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口,在中唐到南宋,是泉州的快速发展时期,留存有大量的文化遗迹,图中所示为建于宋代的姑嫂塔、摩尼教遗址、清真寺三个建筑。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之际泉州快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遗址对于泉州海外贸易研究的史学价值。
2021-05-20更新 | 206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商品.对世界影响巨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南方诸路到处产茶,其中江东西、两浙、福建、荆湖南北诸路是产茶最多的地方。乾德二年(964年),宋太祖于汴京、建安、汉阳和蕲口置榷茶场,“诏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并根据茶的价值而定罪。茶叶从采摘到焙制,全是细致的手工劳动,因而需要很好的制作技术和经验。王安石曾说过,“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福建武夷山麓茶园,“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逐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据1871年的统计.湘鄂两省“茶的种植近来有了扩张,几乎较十年前增加了50%”.是年经汉口向英国输出茶叶60万箱,“较去年输出增加了10万箱”。自光绪四年(1878年)后,茶价渐低,避出现“将茶树放弃抛置而另植他物,以寻生活矣”的现象。“外国炒茶及解箱板、烫铅罐俱用机器”,而中国“茶叶的种植、制造和出售,都是出于本地茶农之手,他们墨守长久相传的、刻板的制茶方法,一点也不知道外国消赏者经常变化的嘴好”,图的是维持一家人最低的温饱需求。据统计,1860年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约占全部销售量的90%,1896年则降至42.1%,到1925年又跌至10.8%。

——摘编自秦进才《近代中国植茶叶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茶叶产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绪四年(1878年)前后中国茶叶销量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茶叶对中国乃至世界社会经济的影响。
2020-11-0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宋代全国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1800万盎司黄金,折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70亿美元,如此庞大的财货流通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据此可知宋代
A.货币发生突破性变革B.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C.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D.商税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此史料印证了
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016-11-27更新 | 984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
出处铭文
《元和四年壶》元和四年(公元87年),江陵黄阳君作。宜子孙及酒食。吏人得之,致二千石
《永和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正月一日戊辰造□□□钟,重□□斤。直(值)钱七千二百。宜用
《延熹钟》延熹元年(公元158年)造作,□□□成雷□□钟,廿二斤。直(值)钱二千四百。大吉□□富贵宜田家□意□长生

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
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
C.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
D.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
6 . 农耕时代的中国小农和工商业者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政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2020-06-09更新 | 192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铁路实验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 )
A.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B.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
C.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太平天国运动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两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8世亿后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从1815年起,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的获利都在100万英镑以上,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

——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罗伯特·福瑞首沈将中国茶盗取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72年,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1877年,维尔·大卫发明了墙炒机;19世纪来,印度实现制茶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另外,美国规定进口印度茶是零关税,而进口中国茶需缴纳35%的关税。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0 . 史料记述,徐德琼(1822-1873年),名瑞珩,号荣村,广东香山人。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商人。1851年,他以……参加在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世博会,引起轰动,一举摘得维多利亚女王颁发的金、银奖牌各一枚。结合时代背景,徐德琼参加世博会最有可能带去的是(       
A.彩陶B.丝织品C.手工棉布       D玻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