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汉书·地理志》中的记载,汉朝以黄金与西方国家进行商品交流。在汉朝时期,瓷器和丝绸经常被输出国外,其中由于汉朝的桑蚕养殖业和纺织业的发展,丝织品成为了这个时期主要的输出品。在隋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塞,中原以北的地区经济逐渐衰弱,而岭南各地区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海上运输也逐渐兴盛,宋朝以后,我国通过海运基本形成了丝绸、瓷器、茶叶为主的多元化对外产品出口格局。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贸易很频繁。但从明中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清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经历了短暂的复兴之后,又不得不面对闭关锁国等政策,在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最低谷。这一时期出口的商品主要有茶叶、丝绸、土布和瓷器等,其中茶叶占主导地位。

——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

材料二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与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江泽民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胡锦涛提出的统筹区域发展,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国内和国际的现实状况.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在继承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基础上对国家区域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更是站在国际的舞台,为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理念所做出的中国式努力.真正体现了一个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情怀。

——于畅《“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演进及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1世纪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时代意义。
2022-07-1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明朝后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于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

自隆庆开放海禁之后,大批中国商品以东南亚为跳板流入欧洲和美洲……与海外贸易的发展相联系,白银货币化成为明朝后期到清朝引人瞩目的现象。明初以铜钱、纸币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明朝中期,朝廷被迫弛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不变质、易分割、价值高等优点,其货币化本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时期的中外交往活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独口通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 .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馀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馀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四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4)据材料四,概括宋代的文化特征,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四所反映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7和 18世纪,政府和企业主携手设计新的有利于全球性商业扩张的机构——银行、信贷公司、合股公司和货币制度,引发了后来人们逐渐所说的商业革命……法国殖民贸易在1716年价值2500万里弗,1789年上升为2.63亿里弗。在英国,大致在同一时期,对外贸易价值由1000万英镑上升为4000万英镑,后一数字是法国的两倍以上。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在西方世界,商业革命引爆了市民阶层数量的暴涨,为此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乃至资产阶级革命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东方世界,我们只看到了商业和城市规模的表象性促进,而文明内向的性格仿佛岿然不动。宋元后到了明朝,中华帝国愈发的内向,走向了极端保守。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领域有哪些革命性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二中“文明内向的性格仿佛岿然不动”的观点加以阐述。
2022-07-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东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古代经济政策史料浩如烟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论文集里的古代经济政策”

贤良文学曰:“(汉武帝实行)盐、铁、酒榷(官营),与民争利……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愿罢盐、铁、酒榷,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

——摘编自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   “皇家祖训里的古代经济政策”

明初,与朱元璋其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余部,入海为盗,“诱岛倭入掠”。因而,朱元璋一方面以“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为由,定日本等国为“不征之国”,另一方面“禁滨海民不得私出海”,防止沿海居民里通外夷。

——摘编自《皇明祖训》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贤良文学”们对汉代经济发展的认识,并结合所学辩证分析这一认识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影响。
2019-04-2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等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曾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筒车、曲辕犁
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农政全书》

材料二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

2018-08-0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西县河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某高中学生围绕“社会生活的变化与时代的变迁”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制作了几张资料卡片。

卡片一广告中的唱卖

(1)根据卡片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这一现象对社会生活有何影响?

卡片二表格中的生活

(2)卡片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表现在哪些方面?导致这些变化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卡片三图片中的物价

(3)参考卡片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法币不断贬值、人们生活日益艰难的原因。

卡片四史料中的物种

(4)卡片四中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一历史现象对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白银货币

材料一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置宝源局于应天,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钱兼行。”洪武七年(1374年),明太祖设宝钞提举司。洪武八年(1875年),明太祖命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宝钞作为法定货币。在民间金银不能通行于交易中。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每贯宝钞只能兑换一百六十枚铜币,贬值已经超过六倍。宣德时期,政府重申并加强了对民间使用白银的禁令。正统元年(6年),“收赋有米麦折银之令,遂减诸纳钞者,而以米银钱代替宝钞,弛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共不者乃用钱……”

——据《明史·食货志》整理

材料二 当代学者搜集了明代洪武至成化年间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将其使用通货类别情况统计如下

时间使用通货类别(买卖的结算方式)
宝钞(张)银(张)谷物(张)绢布(张)
洪武年间(13691398年)3765
建文年间(13991402年)7114
永乐年间(14031424年)841143
宣德年间(61435年)91921
正统年间(61449年)35712
成化年间(14651487年)90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洪武、宣德、正统三个时期白银货币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简析导致白银货币地位变化的原因。
(2)对比材料一,举例说明,材料二土地买卖契约统计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地位的价值。
2022-01-1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

材料二:重农抑商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商行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辆白银,约为清政府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3)你是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
2019-04-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六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二)

10 . 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国家-农民”关系的一把钥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

时间

史料

出处

类别

文帝三年

贷种食未入,入未备者,皆赦之

《汉书·文帝记》

生产和消费并贷

元狩三年

徙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假予产业

《史记·平准书》

生产和消费并贷

本始四年

遣使者振贷困乏

《汉书·宣帝纪》

生产性借贷


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

年份

地区

事由

贷放措施

赈贷物

康熙三年

浙江海宁

刮飓风、修海塘

动款

货币

康熙五年

广东

旱灾

动支通省积谷散赈

谷物

康熙十年

淮扬

民饥

截留漕粮6万担,开仓米4万担

粮米

——据《中国历代自然灾害与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有关内容整理

材料二对于小农而言,过贫则造反,过富则独立,只有不贫不富的状态最有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都依赖于增长缓慢的农业剩余,农民依赖于这种剩余而生存,国家依赖于这种剩余而运作,因此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长久存在。……正因如此,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大都有赈贷之举,其主要原因是维持小农的不贫不富的生存状态,以防崩断国家与小农间的微弱均衡关系。

——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国家农贷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一、二,指出国家实施农贷的目的。

2018-05-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