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期饮食特色
先秦时期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
秦汉时期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胡萝、茴香、芹菜、扁豆、大葱、大蒜登上国人餐桌,炸油饼、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
隋唐时期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高升”。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
两宋时期“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饼、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旦沿街叫卖。

——摘编自王学奏《中国饮食文化史》

材料二

史料内容史料来源
“五谷皆种,以玉黍(即玉米)、荞麦为最,稻获次之。”道光年间
陕西《留坝厅志》
“洋芋(即马铃薯),此种不知所自来。山多种之,山民藉以济饥者甚众。”道光九年(1829 )
《宁陕厅志》
“包谷、洋芋、红薯三种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然犹有高低土宜之异。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光绪十九年(1893 )
四川《奉节县志》
“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同治十三年(1874 )
《湖州府志》
番薯“扑地传生,一茎蔓延至数十百茎,节节生根,一亩种数十石,胜于种谷二十倍”。(明)王象晋
《群芳谱》
番薯所需“未半于农功,丰登自倍于百谷”。(清)陈世元
《金薯传习录》卷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古代饮食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及社会生活提供了哪些视角。
2 . [中国古代商业广告]

材料一   “叫声,自京师起撰,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

“京师凡卖一物,必有声音,其吟哦俱不同”

“浴处挂壶于门”“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衮(古代君王等的礼服)叠成楼阁之状”

(《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医药铺外竖牌)“治酒所伤良方集香丸”“五劳七伤回春丸”

“亏便亏我也!谓价廉不称耳。……人莫不笑之,而买者增多”

“每一坊巷口,无乐棚去处,多设小影戏棚子,以防本坊游人小儿相失,以引聚之”

——摘编自唐成飞《宋代商业广告色议》

材料二   伴随着商帮的兴起,明清时期的广告突破了宋元以来的地域性,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发展,开始转向大众传播。商业字号开始出现,一些具有文化底蕴的商人使得以广告为代表的商业经营更具特色,并注重自身广告的真实性。以晋商会馆广告为例,不仅凸显了晋商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保证会馆关公像及行业道德碑刻也成为晋商文化及品牌信誉传播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范妍妍《明清至近代晋商广告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广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明清时期的商业广告。
2022-12-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的《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大肆用兵拓边,汉朝前期70来年的积累,没几年打了个底朝天。于是汉武帝改变政策,先是实行了盐铁官营,从盐铁专卖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又采取均输法和平准法。均输就是国家采购国家经销;平准就是根据市场情形,设立专门的机构,贱买贵卖,平抑物价,垄断经营。还推出了“算缗”与“告缗”,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车船税,鼓励告发瞒报家产的行为。晚年的汉武帝发布了《轮台罪己诏》,检讨自己的错误。认为不该穷兵黩武,用尽民力。

——张吾愚《千秋功罪桑弘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结合材料二,概括汉武帝经济措施及影响。
4 .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丰富多彩、灿烂辉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促进的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

年代

科技发明(件数)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

67

38

57%

29

43%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在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商人阶层的崛起投影于中晚明文坛,吸引了众多作家的目光,一个个鲜活的商人形象开始不断涌向文学殿堂,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人物画廊中。在明代小说里,作家们塑造了许多传统诗文里没有、以往小说里罕见的令人敬重的商人形象,他们的存在,充分反映了明代小说家们摒弃轻商贱商的价值标准,坚定地以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标尺结构故事、塑造人物,商人的地位再次得到极大的提升,商人阶层获得了总体性的肯定。

——摘编自周柳燕《论明代小说中的商人形象》

材料三   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下,文学作品中也很少有对商人形象的刻画,即使出现商人,也是将其视为贬斥的对象。明代冯梦龙所创作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凌潆初编撰的《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塑造了众多的商人形象。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商人形象作为晚明时代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所具有的鲜明特征,对于当今社会美好品德和人性的弘扬与传承,具有一定程度的教化和劝诫意义。

——摘编自刘畅《“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及其意义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科技的地位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的变化及时代背景。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原始社会晚期,中国的手工业就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西汉时期,在齐郡设置的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到明代前期时,官营手工业占用的工匠已多达三十余万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部门,同时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有着大量的发明创造,如造纸术、印刷术等;也有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各项技术,如冶金技术中的灌钢法;同时古代中国陶瓷、纺织、漆器等手工业中令人惊叹的精湛工艺水平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摘编自黄文莲《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无论城市的还是乡村的手工业,也无论是手工工场还是家庭手工业,大多是在商业资本的支配下徐徐发展。从1875年的磁州煤矿到1890年的大冶煤矿,在中国第一代的14家新式煤矿中,无一由原来手工采煤的土窑业转化而来。在商人包买主广泛控制下的手工棉纺织业,也无一演变为资本主义的机器纺织工人。中国近代手工业在进入20世纪之后,一些手工工场开始使用机器。近代手工业的发展,始终以分散的个体生产为主体,没有摆脱“悉听小民自为”的家庭生产之境况。

——摘编自陈庆德《中国近代手工业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发展趋势的内在基础。
2023-03-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材料   宋代,文人士大夫可以自由结社、朝堂论争,也可以归隐自然、追求自我。各个阶层的接触机会增多,社交活动频繁。临安等地“买卖昼夜不绝”。传统的分餐制,已不符合饮食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特色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聚会需求。

——摘编自周扬《“分餐”与“合餐”的衍变》、陈伟明《分餐传统为何在唐宋时期发生改变》、田芬《唐朝饮食文化中“合食制”流行成因探析》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餐饮习俗变化以及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022-10-1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属密云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汴梁)自关帝庙大街往南,是兴龙桥,有写真方馆,至西亭府牌坊,有带子、子巾、大小鞋帽、松串、簪棒、白货等铺。……木耳店、酒馆,至徐府——中山王裔孙之府……故名徐府街。

——摘编自许敏《明代商业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在明代,粮食生产出现专业化趋势,一些地方一跃变为商品粮食出口区。方圆几千里的各种名、优、特产,辐辏汇萃于山陬一隅,这确实很能反映明后期商品的繁茂景象。其他如铁器、瓷品、纸张、食糖……也从它们的原产地被源源不断地贩运到全国各地,进入大小城市中的千店万铺,供当地市民消费。

——摘编自杜车别《明朝的灭亡原因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超前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明在商业方面较前代各有何明显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商业变化带来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商品市场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2-08-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朝时期的土地开发利用取得重大成就,不仅平原地区的荒田得到进一步的垦辟,而且偏狭的山间土地以及大量的池泽湖荡也被相继耕垦。士家大族大力营建田园,把一直沉睡的荒山野岭改交成农业生产基地。……宋孝武帝大明初年颁布“占山格”,规定官吏依品占有山林川泽,第一品允许占3顷,直至“第九品及百姓一顷”,经过长期的开发,洞庭、鄱阳、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食产区。

——摘编自赵毅《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六朝时期城市大量兴起,其中很多由草市发展而来.这些新兴的城市也给南方的城市经济带来了某些新特征,如在南朝的市场中有了住家的出现和存在,“日中人已合,黄昏故未疏”,黄昏时市场中依旧熙熙攘攘。

——摘自朱和平《试论六朝南方城市大量涌现的原因、表现及城市经济的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时期南方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品系繁多、工序复杂著称的“中国菜”烹饪艺术在南宋时期趋于成熟。宋代皇室南渡使北宋时期的京菜(河南菜)与六朝以来发展的江浙菜交融汇合。各地大量难民与皇家贵族的集中促使高、中、低档饮食都有了广大的市场,加之中国人缺少世界许多民族都有的宗教饮食禁忌,因此国人天上地下水生陆长的各种生物几乎无所不食。……这样一种“天人合一”的饮食观,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丰富的食物种类,加之各地域各阶层东西南北上下尊卑的饮食“亚文化”的综合,最终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烹饪艺术。

——摘编自秦晖《思无涯,行有制》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小麦在英国的食谱中还属于奢侈品,但到18世纪60年代,小麦已成为大部分劳工家庭的主食。同时,食物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阶层性。社会下层主要以面包作为主食,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主食则包括了蔬菜骨头汤、烤羔羊肉、烤牛排、冷牛肉沙拉等其他食物。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因此发生变化,烤面包长期以来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内容,到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却只有一半居民自己烤面包。如果说法国人是吃得多而喝得少,那么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便相反,他们把喝看成是餐桌上主要的事。

——摘编自舒小昀《谁在养活英国: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食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时“中国菜”趋于成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后英国“饮食”变化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2023-02-24更新 | 315次组卷 | 62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