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35 道试题
1 . 唐代,某一瓷窑突破了当时“南青北白”的单一色调,并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绘画、雕塑、诗词歌赋等融入陶瓷装饰艺术中。该瓷窑位于
A.①B.②C.③D.④
2021-11-1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届高三11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现在网上颇为流行历史穿越小说。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人烟稠密、商业繁荣,读书人在茶楼酒肆高歌“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几个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不顾在“瓦肆”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显出愤愤之色。据此可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
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辽朝上京D.元朝大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是明代中后期白银与铜钱比价变化表。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年份白银1两/铜钱(文)年代白银1两/铜钱(文)
15251/70015891/500
15271/70016111/600
15851/615
A.白银货币化进程趋于停滞B.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顺差地位
C.资本主义生产模式已出现D.中国白银外流现象非常严重
4 . 下表是明朝初期徽州地区地契使用情况表,据此可知,该地区
A.土地兼并日趋严重B.白银的货币地位逐渐提升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对外贸易推动了经济变革
2021-11-11更新 | 45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现代著名学者在他的一部论著中从六个方面论证了晚明(15731644)出现的大变局。该论著的目录大致如下,事实上晚明时期国家的许多方面的确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录
第一章“海禁—朝贡体制”的突破
第二章卷入全球化的贸易浪潮
第三章江南市场: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
第四章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五章西学东渐与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第六章新气象:文人结社与言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晚明大变局”为主题自拟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求标题具体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6 . 唐代“门当户对”的观念依然强烈,世人以能与士族通婚为荣。房玄龄、魏征、李勋等皆与旧士族联姻;宋代,才学观念成了当时择婚的重要因素之-,“欲择纯良婿,须求才学儿”。这一变化表明唐宋时期
A.社会结构产生了较大变动B.程朱理学成为了统治思想
C.重文轻武的风尚逐渐形成D.社会各阶层逐渐趋于平等
2022·四川资阳·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管辖。东西二市共4坊,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分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商业经济的繁荣B.儒家的理想追求C.分区管控的理念D.军事控制的需要
2021-11-11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经济史-考点23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
8 . 人口迁移是人类历史上的常见现象,人口迁移的过程既是不同生产方式传播交流的过程,也是不同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阅读下图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西晋末年各民族分布与流民迁移示意图
(1)结合上图,请简述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两大趋向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迁移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1-11-1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秦朝形势图》和《元朝形势图》。据如图分析,从秦到元发生的变化折射出
A.君主专制逐渐强化B.南方经济不断发展
C.县已不是行政区划D.巡抚总览一省之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运河开通后,扬州“控荆衡以沿泛,通夷越之货贿。四会五达,此为咽颐”,成为贯通南北商人、物质的水利交通中心,是联结南北和长江中下游的重要城市。唐初,置扬州大都督府,下辖扬、和、滁、楚、舒、庐、寿7州。贞观元年,淮南道治所设在扬州城内,下辖14州,城市政治行政地位得到提高。唐中后期,扬州成为长江下游对外贸易中心,唐朝财富仰仗之重镇,亦为商贾如织的国际商埠。商旅辐辏,纷华靡丽,产生巨大吸引カ,人口随之不断增多。天宝年间,有77万余户,较唐初增加3倍多。(唐)德宗兴元年间,“侨寄衣冠及工商等多侵衢造宅,行旅拥弊”,显示当时扬州侨寄衣冠及工商户人口之众。

——摘编自冯兵、黄俊棚巛隋唐五代时期人口变迁与城市发展》

材料二 北宋末年到南宋末年的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以河南山东为主,兼及山西、陕西、淮北等北方居民的田园被毁,生计没有着落,大批迁入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由北方迁往南方的移民成分极其复杂:第一类是统治集团中的成员,从皇帝后妃、外威到文武百官及其家属;第二类是原驻扎在北方的士兵及其家族;第三类是在宋金或宋蒙战争期间,为躲避战乱而逃往南方的普通百姓,其中又以地主、商人为多;第四类是部分北方义兵,以及由平民、士兵和义兵转化为游寇的人;最后一类是所谓的归正人,指原来在别的政权统治下的百姓、官员或首领,既有北方汉人,也有女真、契丹,吐蕃等少数民族的人。13世纪初,南方人口占了全国的69%,北方只占31%,南方地区的人口密度大大增加。

——摘编自王宝平《试析宋代人口南迁及其对南方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中后期扬州人口增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宋代人口南迁对南方的积极影响。
2021-11-1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热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