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上两大区域的人口数量(单位:万)

时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41171448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27891915
唐天宝十一年(752年)31742398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28414257
明弘治四年(1491年)24325177

——数据源于张国雄《长江人口发展史论》


(1)依据上表,概述人口数量与分布的变化状况,并简析长江流域人口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近代华工,无论是被拐贩出国的契约华工,还是为生计所迫而沦落海外的华工,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中国主权的丧失和传统经济的崩溃而产生的。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兴起、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战后达到高潮的苦力贸易,历时三十年之久。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时期有大量华工被西方殖民者贩往美洲、澳洲和东南亚。到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初期,仍有大批华工被西方殖民者募往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破产的农民、手工业工人被迫出洋,与被拐骗出国的契约华工一同,沦为西方资本的奴隶或雇佣劳动力。

——摘编自《鸦片战争与近代华工》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华工出洋的特点。

材料三   1978—1988年,我国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广东省为倒,1982—1987年,镇吸纳了乡—城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吸纳了26%……1990年代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1982年,规模最大的10个城市吸纳了11.86%的流动人口,1990年上升为17.04%。

——摘编自《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3)依据材料三,对比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流动的状况。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字的历史,如果从殷商时代算起,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了。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汉字一直处于变动与相对稳定之中。汉字的演变,就其形体来说,有简化也有繁化,但主要还是简化,这是汉字形体变化的基本趋势。清末民初,正式出现了汉字简化的呼声。五四运动以后,改革汉字的呼声逐渐高涨。1920年2月1日,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一文。1922年又提出“减省汉字笔画案”,并明确指出:现在减省汉字笔画,应该根据现在通行于民众社会的简体字。1935年8月21日,民国教育部发布命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简体字表由民国教育部委托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主持制订,主要采用了钱玄同所编《简体字谱》中2400字中的324个,在当时又称为“手头字”。这是政府第一次大规模推行简化汉字。公布后由于国民党内某些要人的强烈反对,1936年2月不得不宣布“暂缓推行”,从而夭折。

——摘编自陈太章《论汉字简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推行汉字简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民政府的汉字简化活动。

2018-06-07更新 | 4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2017-07-06更新 | 3819次组卷 | 8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面分别是1867~1869年和1894~1915年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比例变化图。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国进口商品结构趋于合理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中国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增强D.鸦片贸易利润逐年降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人口数据图

(1)请概括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说明影响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相关因素。
材料二     唐宋时期抑或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曾经发生了重要变革……其中,作为社会重要载体的城市可以说往往起着既引领社会潮流,又设置种种藩篱的双重作用。城市变革是唐宋社会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城市的变革昭示着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也是城市历史上人口流动频率较高的时期,城市变化是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表现,城市的数量、空间分布、职能和类型、人口数量和结构、人口流动、人口文化结构、城市网络体系、城市市场商品流通和商品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变化乃至社会变化的集中反映。
——宁欣 陈涛《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缘起与启程》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唐宋时期城市变革的表现。
材料三       1876 年,唐廷枢在唐山开平考察建立煤矿的可行性后,向李鸿章报告,“欲使开平之煤大行,……苟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李鸿章让唐廷枢主持开平煤矿的筹备工作, 并派律海关道黎兆棠和前天津道丁寿昌会同督办。唐廷枢拟定的《直隶开平矿务局章程》规定,开平矿务局按照官督商办的方式组织,额定资本 100万两,各厂矿司事在股东中遴选,产品“按照市面价值,先听机器局取用”。1881 年,开平煤矿投产。由李鸿章奏准,开平生产的煤每吨征收税银由六钱七分二厘改为一钱,“以恤华商而敌洋煤”。1886 年成立了开平铁路公司。 1888 年又将该路修筑至大沽。开平煤矿产量逐年增加,1889 年已达到 24.7 万吨,并迅速占领了天津市场。80 年代结束时,天津市场上的洋煤从原来的将近 20 万吨,降至仅 120 余吨。
(3)结合所学概括开平煤矿创办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指出开平煤矿创办后所起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初步发展,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下表为《大生系统企业史》统计的1912—1918年大生厂的相关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年份锭数资本额利润
1912年408001130000326985.232
1914年408002000000347573.760
1915年600002000000275649.933
1916年60000200000062920.316
1918年600002000000638669.775
①锭数和资本额明显增加与一战爆发有关
②中华民国成立后利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企业的发展
④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其扩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1-06-05更新 | 34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精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有关近代经济史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战”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所特有的一个范畴。其实质是要求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对16世纪至19世纪初商人的社会地位和意识形态的研究,可以看到前近代中国内部已呈现重商主义的趋势,中国社会和思想虽未突破传统的框架,但已走近传统的边缘。“商战”一词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正式提出来。

——欧阳礼泉《试论中国近代“商战”思想的发展脉络》

材料二1894年,41岁的张謇高中状元,名满天下,官拜六品,第二年他却放弃了不可限量的仕途。张謇曾指出,“世界经济之潮流喷涌而至,同则存,独则亡,通则胜,塞则败”,“就各项实业而言,最为吾所主张者为棉铁二项,以其于近世界中为必不可少之物也。”据《张骞全集》整理

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在初建时尽管面临着各方面的紧迫难题,但对经济仍比较重视。《临时约法》第六条 明确规定:“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实业部呈文孙中山,呈请“详加厘订章程,须行全国”。其所定商业注册章程,革除了清政府对申请注册者“敲肤吸髓,有至一帖恒纳千金左右”的弊端。对于呈请垦荒者,实业部均给予积极支持和保护。

——摘自朱英《论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

在《实业计划》中,孙中山说:“予之计划,首先注意于铁路……非先有此种交通运输屯集之利器,则虽具发展实业之要素,而也无由发展也”。“于中国中部、北部、南部各建一大洋港口,如纽约港者”。“以前事事不能进步,均由排外自大之故。今欲急求发达,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但是为避免重蹈洋务派创办工业时被帝国主义染指及干预历史的覆辙,他强调“惟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摘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商战”思想在中国兴起的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骞的实业救国思想,指出他在19世纪晚期作出的重大改变。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一问阐述:①概述南京临时政府发展实业的措施。②概述孙中山《实业计划》的主要内容。
2021-09-02更新 | 22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近代中国国民收入估算,从下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近代中国
年份1850年1914年1936年1949年
国民收入(亿元)181.64187.64257.98189.48
人口数(亿人)4.16664.552345.107895.4167
人均收入(元)43.5941.2250.5134.98

①经济发展缓慢并伴有巨大的波动
②人口的过度增长阻碍了经济发展
③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呈下降的趋势
④日本侵华战争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3-07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2021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沉沦”与“上升”

有学者认为,1912—1923年,是中国社会从“沉沦”到“谷底”并转趋上升的时期。中国社会内部发展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力量迅速成长,并终于取代旧势力开始成为主导社会发展的力量。


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中“1912—1923年,中国社会内部发展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这一观点。(要求:多角度说明,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近代以来,中国的留学教育在思想启蒙、人才培养、社会变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留学方向和群体人数留学生代表学习内容结果
1872—1881留美幼童学生群120人唐绍仪、詹天佑等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仍兼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共选派四批,因守旧势力阻挠,其中绝大多数未完成学业而被撤回国。
1894—1911留日学生推算当22000人以上黄兴、宋教仁、陈独秀、李大钊等以读速成科和普科为主。多学政治专业,习军事者也不少,学习理工科者较少。由于不少留日学生在新思想的影响下,成立了“排满反清”为目标的革命团体,清政府开始调整流入政策。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1)依据材料和所学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对这一时期的留学情况进行简要解读。

材料二   1992年8月政府制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1996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负责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和外国公民来华留学的组织、资助和管理工作。截止2006年9月底,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共派出各类留学人员26658人,回国率达到97.16%,留学归国人员和在外留学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在各个行业和工作岗位为我国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蒋凯《近代以来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现阶段留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2020-04-27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