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近现代以来,中国以各种方式不断融入世界市场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反映1867-1876年我国棉布进口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的变化



(1)依据上述图表指出19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棉布进口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的变化趋势,分析导致这些变化趋势的原因及其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中共十八大以后的一个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五年,是我国日益融入国际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的三十五年,是我国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的三十五年,也是我国抓住全球化机遇一跃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三十五年。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2)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主动融入世界市场、抓住全球化机遇的主要努力。
2021-11-0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各方面主要表现

劳动分工“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农产培育“种谷必条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蒇……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工具技术牛耕、铁农具、曲辕犁、选种和育秧、测知节气

材料二 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

19世纪60年代,浙江地区:“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据《南浔志》卷31
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顺德县志》1853

材料三1949-1987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吨)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基本趋势,并分别说明图中A、B两个产量波峰区出现的主要原因。
3 . 下列为《晚清中国民族工业资本比例及民营工业资本总额变化比较表》(整理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这一变化表明
1872-1895年1896-1911年
官办或
官商
合办
中外
合办
商办
(民营)
商办
(民营)
资本总额
官办或
官商
合办
中外
合办
商办
(民营)
商办
(民营)
资本总额
64.56%2.43%33.01%853万元21.44%27.68%57.88%7312万元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呈多元化趋势B.官办或官商合办企业的管理流弊丛生
C.商办民营企业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D.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基础初步奠定
2019-12-2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三11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画像石是我国古代宝贵的艺术财富,生动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图1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最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两幅图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1868年,瑞蚨祥在山东济南成立,1893年设立了北京分号。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了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2)根据青岛瑞蚨祥生产经营销售额变化曲线图,说说1912年至1925年这个阶段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这个阶段发生变化的相应原因。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时制作的素材表,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3)将表格中空缺的内容依次填写完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以来的企业家们在中国企业史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3年张謇任农商总长,先后主持颁布了《公司条例》《公司保息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法规。他提出:“为今之计,唯有确定中央银行,以为金融基础,又立地方银行,以为之辅;厉行银行条例,保持民业银行、钱庄、票号之信用;改定币制。增加通货。”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倍感人才的匮乏,发出“临事需人而悔储才之迟”的感叹,所以他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今日最亟之教育,即救亡图强之教育也”。

——雷巧玲、任培秦、韦林珍著《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

材料二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

年份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
数值(亿元)比重(%)数值(亿元)比重(%)数值(亿元)比重(%)
199820833.903362162.901775033.21
199932455.623557161.571895432.81
200055207.944055458.322346533.74
2001876111.184240854.102722134.73
20021295114.304517949.873245935.83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有关经济方面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1998—2002年三种类型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变化趋势,说明形成的原因?

2017-07-14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观察如图,结合所学,下列对1893-1920年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③西方国家对华进口总体呈下降趋势
④欧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持续增强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7 . 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市场是近现代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人士盛宣怀,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投身洋务,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1896年,他考察西方银行机构后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三


——摘编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编著《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写出其创办的银行名称、时间、地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法律的历史命运。
(3)阅读材料三,可知各项指数的波折与经济思想(政策)密切相关,指出①③两个阶段时普遍采取的经济思想(政策)。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甲,指出第①阶段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指出第③阶段重点趋势并结合第②阶段历史教训和当前形势指出当前影响这一趋势的风险点;乙,分析从第②阶段低谷爬升到第③阶段的原因,并指出中国在该领域所作出的贡献。
2022-03-1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8 . 近代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农村经济主要表现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近代农村经济是传统农业方式的延续,但无论是在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力还是农村经济结构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成因主要是由于近代时期被迫的对外开放,导致的城市化与国际化,迫使农村经济结构适应整个社会环境作出改变。……从近代这一时期来看,整体上土地权分配表现为集中一分散一再集中一再分散几个阶段……在抗战开始到解放前,一直保持着地权分散化的趋势,以东部某地为例,19291933年间,地主、富农古有土地达67.33,中农、贫农及其它劳动人民占有土地32.67,到全国解放前夕,地主、富农占有土地已下降到28.85,中农、贫农和其它劳动人民的土地上升到71.15

——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材料二   第一,必须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共和国所有,使这部分经济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第二,对于占现代工业经济第二位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必须采取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第三,对于占国民经济90左右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必须谨慎地而又积极地引导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向着集体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19804月至5月,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对于为什么在“市场经济”前面加“社会主义”四个字,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也就体现在这里。”这就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与国情相结合,不可能与西方国家的完全一样。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节选自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动及其对新的经济因素产生的积极影响,分析抗战开始到解放前农村土地所有权出现分散化趋势的主要因素。
(2)结合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建国初期我国是如何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的?指出这一变革的历史意义。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回答:①概述20世纪80一90年代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实践探索历程。②指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简述中共十五大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重大理论突破。
2022-05-2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图反映我国1867—1876年间棉布进口数量和交易价格的变化趋势,这一趋势导致的最直接结果是
A.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B.造成对世界市场严重依赖
C.导致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D.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2021-12-0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选考)
10 . 阅读有关近代经济史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战”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所特有的一个范畴。其实质是要求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对16世纪至19世纪初商人的社会地位和意识形态的研究,可以看到前近代中国内部已呈现重商主义的趋势,中国社会和思想虽未突破传统的框架,但已走近传统的边缘。“商战”一词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正式提出来。

——欧阳礼泉《试论中国近代“商战”思想的发展脉络》

材料二1894年,41岁的张謇高中状元,名满天下,官拜六品,第二年他却放弃了不可限量的仕途。张謇曾指出,“世界经济之潮流喷涌而至,同则存,独则亡,通则胜,塞则败”,“就各项实业而言,最为吾所主张者为棉铁二项,以其于近世界中为必不可少之物也。”据《张骞全集》整理

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在初建时尽管面临着各方面的紧迫难题,但对经济仍比较重视。《临时约法》第六条 明确规定:“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实业部呈文孙中山,呈请“详加厘订章程,须行全国”。其所定商业注册章程,革除了清政府对申请注册者“敲肤吸髓,有至一帖恒纳千金左右”的弊端。对于呈请垦荒者,实业部均给予积极支持和保护。

——摘自朱英《论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

在《实业计划》中,孙中山说:“予之计划,首先注意于铁路……非先有此种交通运输屯集之利器,则虽具发展实业之要素,而也无由发展也”。“于中国中部、北部、南部各建一大洋港口,如纽约港者”。“以前事事不能进步,均由排外自大之故。今欲急求发达,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但是为避免重蹈洋务派创办工业时被帝国主义染指及干预历史的覆辙,他强调“惟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摘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商战”思想在中国兴起的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骞的实业救国思想,指出他在19世纪晚期作出的重大改变。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一问阐述:①概述南京临时政府发展实业的措施。②概述孙中山《实业计划》的主要内容。
2021-09-02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