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日本大阪纺织公司的山边丈夫1889年5月在《联合纺织报》上撰文说:“必须向我国西部邻国——中国寻求原棉”。据此推知,甲午中日战争
A.是由中国闭关锁国引起的
B.是中日争夺原料的商业战争
C.使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
D.中国加速沦为列强经济附庸
2 .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2019-01-30更新 | 5915次组卷 | 80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外经济领域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世界中国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苏联形成斯大林体制,工业化基本完成。国民政府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新生活运动,推进“币制改革”。
二十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第三次科投革命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就有曲折。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已经成为世界两大趋势;欧洲共同体影响力增强。中国经济焕发活力,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相得益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欧洲联盟成立,欧元问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1882 年某报纸新闻,无锡“本届蚕丝丰稔,各路收茧之庄鳞次栉比,较往年多至数倍。每家均设大灶烘焙蚕茧,兼有洋人设庄经收。各乡出数甚多,每日竟有三百担之谱,价亦增昂。”这说明当时的无锡地区(       
A.传统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手工业仍保持着核心竞争力
C.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D.农业商品化的趋势逐渐增强
6 . 1934年4月,国民政府规定对“应用机器或改良手工制造货物,在国外市场有国际竞争力者,减低或免除出口税,减低或免除原料税”。这一规定
A.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B.是为了抵制美国的商品倾销
C.便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服务于全面抗日战略的需要
7 . 张之洞认为,中国物产之盛甲于五洲,但因交通不便,工艰运贵,所以出产不多,销售不广,且土货往往质粗价廉,只有经过机器、化学的加工.才能变粗为精,实现增值。由材料可知,张之洞认识到
A.经济对国家实力有重要影响B.中国处于商战劣势的根源
C.大机器生产对商战的重要性D.专制政体导致了商战不利
2018-05-08更新 | 342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育英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对下列四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将前三人归为一类,他确定的分类标准是。
A.勇于学习西方的先行者
B.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
C.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
D.著名的近代爱国实业家
9 . 188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备期间,李鸿章奏请“事属创举,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这主要反映出
A.“求富”成为洋务派的首要目标
B.洋务企业束缚新生产力的发展
C.洋务企业创中国经济垄断先例
D.洋务派官僚已有专利保护意识
2018-03-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凌源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一模抽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1912年初中国主要省区和同期美国不同年龄人口所占比例比较。与美国比较,中国人口发展表现为低速增长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重男轻女的传统生育观念B.民间海外移民的结果
C.中国近代恶劣的生存环境D.清政府人口政策失误
2018-03-0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英才杯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