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1 . 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其中上海更是在中国对外开放中占据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上海形成“华洋杂居”局面的主要原因,并列举19世纪下半叶致力于上海工业发展的代表人物和知名企业。
(2)依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分析当时我国对外开放“有些效果”的政策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
(3)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试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予以阐释。
2 . 中国共产党某次大会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次大会召开于
A.1984年B.1992年C.1993年D.1997年
2021-03-0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习近平主席说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下列关于深圳的表述错误的是
①是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②标志着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③成为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④中国重要的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窗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2021-03-0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84年,国有企业开始逐步推行厂长负责制,明确了企业享有的产品销售、物资选购、人事劳动、工资奖金使用等十个方面的权利。这一做法旨在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企业自主权
C.调动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D.建立现代公司制
2021-02-26更新 | 617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2
5 . 下图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变化情况。对其变化有影响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全会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6 . 1978-198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增长,增长率由1978年的6.7%上升到1984年的13.6%,呈明显提高态势,最高年份1979年为19.2%。而这一阶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6.6%。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广B.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进一步提升
C.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逐渐扩大D.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7 . 1988年,十万人才下海南。根据下图(图二)所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海口市东湖人才墙前找工作的人,黄一鸣(摄)(图二)
A.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B.市场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C.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建立D.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2021-01-02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21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0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4月又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明确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各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自习近平在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78年的改革开放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而且也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在邓小平同志的大力倡导下,中国相继开展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等······科技创新是“中国梦”的基础,只有实现科技创新,才能照亮“中国梦”,科技创新必将承载“中国梦”打开国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自王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与科技创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对外开放政策的地位,并分析经济特区的“重要窗口”与“示范带动”作用。
(2)阅读材料二,为什么说1978年改革开放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结合所学,加以阐述。
2021-01-02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2月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各国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摘自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1913年俄国的粮食产量是7.65万吨,到1920年,下降为4.519万吨。面对严峻的形势,俄国在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认为“在新经济政策中,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这有巨大的意义。”

材料三   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在一些地方,农民为解决温饱问题,自发开始了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农村出现的这种改革势头,得到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支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有重大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贾谊粮食安全思想产生的背景,结合所学,指出汉代哪些耕作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920年俄国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指出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978年哪个地方的农民自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尝试?概括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和“经济自由”的含义。
2020-12-20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浦江、新昌中学三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有人认为:“1980年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起步过程中的重要年份。”下列事件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有
①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②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
③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④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⑤全国人大第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