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1 . 2020 年是中国农历庚子年,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农历庚子年的有
①《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加剧
③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④中央决定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 . 深圳,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强,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历程。深圳所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下列与深圳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B.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C.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前沿地D.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始点站
3 . 1956年2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在这一基础上,毛泽东立即对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理论探索并形成成果。这一“理论探索”的成果是
A.《新民主主义论》B.《论十大关系》
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020-10-13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建人高复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4 . 1979年7月,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为期3年的中美贸易协定,规定双方互享最惠国待遇。这一协定对中国产生的直接作用是
A.使14个沿海开放城市确立B.推动了上海浦东开放进程
C.加快了“复关”谈判开启D.与经济特区的设立相适应
2020-10-1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建人高复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这与中共十四大什么内容直接相关?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决定设立深圳、珠海、厦门为经济特区
2020-09-14更新 | 63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1年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6 .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 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深圳特区报》发表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这是国内外媒体第一次公开报道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讲话,它之所以广受世人关注,一方面在于它涉及到一个重大的题材,记录了一位伟大人物的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该文表达出来的小平同志在深圳所有谈话,打碎了“姓社姓资”这一束缚人们头脑的精神枷锁,推动了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口述者:陈锡添,时任《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

材料三   中国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以来,立足亚洲,面向世界,在凝聚亚洲共识、促进各方合作、推进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建言献策,提出许多富有价值的“博鳌方案”,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结合史实,指出80年代中国在经济、科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巡视深圳等地”时的谈话系统地回答了哪一根本问题?简述中国十四大以后在“加快市场体系培育”、“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我国“一带一路”设想提出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的贡献。
7 . 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
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
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2020-08-20更新 | 176次组卷 | 20卷引用:浙江省杭州临安区昌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8 . 一个城市的发展往往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后的深圳当年共与客商签订 885 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 51 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 90.3%。与此同时深圳人口激增,到 1983 年底就从原来的 2 万增至 30万,蔬菜供应空前紧张。当时国家统一定价青菜 0.05 元/斤,深圳种菜成本是 0.3 元/斤。后来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菜价飙升至 1.2 元/斤,后稳定在 0.4 元/斤。

——根据《深圳口述史》(下卷)整理

材料二     2019 年 8 月 27 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指导,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共同主办的“新中国外交 70 年:回顾、启示、前瞻”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锦江小礼堂举行。有学者在会上表示,上海见证了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进程。

——据中新社等报道整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结合所学,指出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的     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如何“见证了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进程”。
9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毅然抛弃了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个被抛弃的“左”的错误方针是
A.“城市中心论”B.“大跃进”C.“以阶级斗争为纲”D.“两个凡是”
10 . 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
C.计划经济时代D.市场经济时代
2020-06-11更新 | 180次组卷 | 37卷引用:浙江省杭州临安区昌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