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4 道试题
2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指他(       
A.未改变农业发展落后的局面B.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3 . 列宁曾说,“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列宁意在强调
A.市场和商业的重要性B.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性
C.收取粮食税的必要性D.农业和工业的互补性
4 . 1918年3月,苏俄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国内战争,到下半年,苏俄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整个苏维埃政权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苏维埃政府决定
A.实行新经济政策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D.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摘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
(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
7 . 新经济政策对农民做出让步,允许农民缴纳一定的粮食税之后自由支配余粮,这一举措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是对余粮收集制政策的延续
C.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D.使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粮食均配法”,收取农民出产物之全量,为近时西伯利亚以及其余各处农民反抗的原因——这种风潮,我们到莫斯科时已经很甚。现时正是俄共产党开第十次大会,商议改变策略。

——瞿秋白《赤都心史》

材料二   贸易商人设立摊位,跳蚤市场蓬勃发展,农民将食品运来城镇。因有新法律的许可,私人的咖啡信、商店、餐馆、夜总会、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内战时宛如墓地的莫斯科,突然生机盎然,好像又重回到1917年之前。

——奥兰多·费吉斯《耳语者》


(1)材料一中的“粮食均配法”出自于当时政府推行的哪一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弊端是什么?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为应对困局又采取了什么政策进行调整。简述该政策的积极作用。
(3)苏俄调整经济政策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9 . 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用来描述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概念,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国家资本主义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人民公社化”D.罗斯福新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