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秦汉以来,创造了型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朝前期,曲辕犁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这说明
A.南方农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B.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了农业发展
C.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已确立D.农业已经彻底摆脱了自然的束缚
2 . 下表为唐、宋时期水利工程的分省统计,这反映了
A.宋比唐水利兴修技术先进B.安史之乱造成北方经济衰落
C.宋代南方水利工程的发展D.宋灌溉工具在南方普遍推广
2022-02-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3 . 《农政全书》记载:“或遇天旱,旋於大轮一周,列置水筒,昼夜溉田数顷。此一水轮,可供数事,其利甚博。”该工具类似
A.B.
C.D.
4 . 学界研究认为,唐宋时期社会诸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的起点在唐朝。下列史实可用于实证该观点的是
A.科举制正式确立B.曲辕犁发明运用C.租佃制开始盛行D.程朱理学的创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的《农书》强调天时地利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指出耕稼是“盗天地之时利”;总结了土壤改良的经验,同时对开辟肥源、合理施肥和注重追肥等措施都有精辟见解;讲到了稻作中耘田和晒田的技术要求等。以上材料体现出
A.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B.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模式
C.政府重视土壤的改良D.中国农业科技在世界领先
6 . 下图为河南南阳市邢营汉代画像石墓出土的“耕耘乐舞百戏图”。图的下层右端为耕耘图:右部为一农妇,梳髻,着长襦,左肩掮锄,柄端系一壶罐,锄部挂一篮状物,似在担浆送食。其前为庄稼地,长满禾苗,田间一农夫,头戴尖顶冠,裸露上身,正努力耕耘。据此可知,当时
A.农耕技术向中原地区扩展B.精耕细作的农业开始形成
C.土地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D.生产中呈现小农经济模式
2022-01-10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7 . 战国时期,魏国引漳水溉邺,邺城一带“咸成沃壤”;李冰开离碓溉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名扬天下。这些都说明了
A.水利灌溉对农业发展的意义B.农业发展有利于政权的稳固
C.水利兴修对环境造成的破坏D.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推广
2022-01-0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列情景出现在唐朝的是
A.农民使用曲辕犁耕田B.人们普遍穿着棉布衣服
C.市场上出售青花瓷器D.雇工在手工工场中劳作
2022-01-05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0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9 . 《汉书·食货志》记载了二牛三人的"耦耕";在陕西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中,已出现采用牛环、牛辔导牛,一人扶犁驱牛的耕作方式。这反映出
A.铁犁牛耕基本普及B.东汉政府提倡牛耕
C.犁耕技术得到改进D.耦耕技术渐被淘汰
10 .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全长约1797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强了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水路运输开始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交通形式
C.人工运河的修建技术已经远远领先于世界
D.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