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北方农民“常在桑田中间用锄耕地,密植绿豆、小豆等作物”,既收获了豆类又“润泽益桑”。据此可知,当时北方地区
A.人地矛盾日益突出B.农民普遍缺少耕牛
C.农作技术已较成熟D.轮作农业开始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佛山出土的汉代水田模型显示,田埂将水田分为六块,分别有犁田、插秧、收割、脱粒、堆肥等劳作场景,与史籍对汉代区田法的记载契合。这反映汉代
A.小农经济模式已经成型B.农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C.农业生产追求精耕细作D.农业发展成为撰史主题
2022-03-05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农作图生动地反映了敦煌地区各个时期的农业生产场景。下图为壁画中唯一的唐朝曲辕犁耕作图,其他壁画中出现的都是直辕犁,也没有安装犁壁。据此可知,该地区
A.地理环境影响了农业生产B.畜牧业经济占据了优势地位
C.生产力发展水平趋向衰退D.生产方式深受江南地区影响
4 . 它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在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下修建。它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文中的“它”是指
A.都江堰B.漕渠C.龙首渠D.白渠
2022-03-0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踏犁是介于耜和犁之间的耕地农具,踏犁轻便灵活,较好地适应了北宋诸多地区田块狭小、垦殖丘陵山地等复杂多样的农业生产局面,时云“踏犁之用,可代牛耕之功半,比钁耕之功则倍”。据此可知,宋代踏犁的应用
A.改变了农业耕作方式B.解决了人多地少矛盾
C.解决了畜力的匮乏D.体现了因地制宜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代,北方的铁犁牛耕技术已在江南地区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但东汉以后,江南再次出现“东南以水田为业,人无牛犊”的局面。另据考证,秦汉时期江南铁制农具出土地点大都在北方移民比较集中的地区。这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A.先进的耕作技术尚未实现普及B.南方战乱频繁导致经济衰退
C.南北经济的区域差异不断扩大D.江南地区人地矛盾逐渐凸显
7 . 芍陂位于安徽省寿县南。约建于公元前597年,是淮河流域著名的古陂塘灌溉工程,它与福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芍陂的成功修建主要反映
A.农耕文明的必然要求B.秦国实力不断增强
C.淮河流域环境的优越D.农业技术长期领先
2022-02-19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年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四川宜宾出土的汉代“陂(bēi)塘稻田”模型图,一边为陂塘,一边为稻田,中间安装闸门,装有提升装置可以控制水量,陂塘面积与农田面积的比一般为1:4。汉代这种陂田模式
A.得益于大规模水利建设的开展B.反映当时较高的农业生产水平
C.突破了南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D.大大提高了南方的水稻亩产量
9 . 代田法(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重要的耕作方法,具体指春季播种时以及幼苗时是低作的,但是在夏季中,除草、培土之后,就成了垄作。春季低作,防风抗旱;夏季高作,排水防涝。第二年春季时垄沟和垄台位置互换.轮番利用。由此可推断出代田法
A.适应了北方地区气候条件B.增加了可耕作土地的数量
C.完善了古代农业耕作技术D.保证了粮食产量快速提高
2022-02-0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它全长30余千米,“将湘江和漓江连成一气,使得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两大水系发生了关系;它使中国南北水路又多了一条沟通途径,有利于中原文明与岭南文明的交流;其间发明的斗门(运河的船闸),使船只可以上台阶,这真是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段文字赞美的是
A.邗沟B.都江堰C.龙首渠D.灵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