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2 道试题
1 . 中国传统工艺常常出现失传的现象,如光耀千秋的古代瓷器,其中某些制作工艺在近代就已失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国家对技术发明保护不够重视B.传统制作工艺复杂不易传授
C.古代手工业技术传承的封闭性D.市场缺乏对传统工艺的需要
2021-09-1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唐代以来,中国瓷器远销欧洲。明末“海禁”后,瓷器出口大幅减少,同时期日本学习中国制瓷技术,生产出色彩艳丽的伊万里瓷,在欧洲广受欢迎。清前期,景德镇出产的瓷器借鉴伊万里瓷的艺术设计,质优价廉,重新占领欧洲市场。中国瓷器再次畅销欧洲的原因是
①制瓷技术保持世界领先   ②艺术设计注重借鉴创新
③官营制瓷业占主导地位   ④国内民众的购买力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1-09-06更新 | 4284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广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3 .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矛斋也可怜。”诗中“越窑”和“大邑”的瓷器分别是
A.青瓷、彩瓷B.彩瓷、白瓷C.青瓷、白瓷D.白瓷、青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     
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推广B.官营手工业技艺传承封闭
C.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生产中心D.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樊树志《国史十六讲》记载,东汉政府在全国重要冶铁工业区设铁官57处,其分布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东汉时期
冶铁工业区山东河南、江苏、河北四川山西、陕西云南、甘肃其他
铁官数目12处各7处6处各5处各2处4处
A.手工业技术进一步发展B.冶铁业分布呈现出均衡性特征
C.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D.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手工业布局
2021-08-19更新 | 843次组卷 | 1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宋代瓷器较前代更加丰富,有碗、盘、碟、洗、盏、托、瓶、壶、罐、钵、尊、盆、渣斗、炉、枕等。工匠们利用粗细、横直、长短、弯曲不同的外部轮廓线,组合成不同形体,它们有的匀称秀美,有的轻盈俏丽。这反映出宋代瓷器
A.生产工序较复杂B.主要服务于下层民众
C.商品化程度较高D.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
2021-07-20更新 | 467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区县普通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丝绸产品是中国面向世界的代表性物质生产成就。历史发展过程中,纺织业的若干著名品牌得以形成,“鲁缟”、“齐纨”、“蜀锦”等,均在历史文献中反复出现。

品牌文献
鲁缟《汉书》卷五十二《韩安国传》:“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疆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颜师古注:缟,素也。曲阜之地俗善作之,尤为轻细,故以取喻也。)
齐纨(汉)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李周翰注:“纨素细绢,出于齐国”。)
蜀锦(元)费著《蜀锦谱》:“蜀以锦擅名天下,故城名以锦官,江名以濯锦,而《蜀都赋》云: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摘编自王子今《战国秦汉商品地方品牌的经济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丝绸品牌得以形成的原因。
(2)在研究古代丝绸品牌时,你如何看待上述所引史料的研究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棉花的音译与棉花传入路线

材料一 《后汉书》记哀牢夷(位于缅向云南交界处)种植棉花,“绩以为布,幅广五尺”,哀牢夷被汉征服后,植棉东传到广西及越南边境一带。越南语中的“ Kopaih”指的就是棉花,转译成汉文就是“古贝”。7世纪左右,植棉逐渐传布到广东及福建,棉花一词摆脱越南语的发音,而采用中国音的译名“吉贝”。

棉花另一个发音从梵语Pat演变而来,译成中文被称为叠毿(die),白叠等。《新唐言》记载:“西州交河郡(位于西域)土贡:丝、布。“唐初编撰的《梁书》载:“高昌国(位于天山南路)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轳,名日自登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

——摘编自赵冈《中国棉纺织业史》等

(1)阅读材料一,指出棉花传入我国的路线。依据材料说明作者的研究方法。

材料二 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衣服的主要原材料,富贵者是丝,平民百姓则以麻、为主。至唐代,在广大内地,棉布还是稀有之物。元朝时,阅广广泛种植棉花,“纺织为布"”;“一妪名黄道葵者,自崖州来,乃教以做捍、弹、纺、织之是”,推动了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展。1289年,元朝政府在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设置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棉布十万1296年,又颁布江南税则,规定棉花和棉布为夏税征收的实物。到了清代,“天下无不衣棉之人无不宜棉之土”。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元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浮梁县志》中沈嘉征《民窑行》“(宋)景德产佳瓷,产瓷不产手,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而官窑方面则出现了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其产品在宋代即为珍品。这反映了宋朝
A.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B.制瓷业技艺非常高
C.民窑超官窑技艺水平D.经济区域化在增强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