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朝中期人李诩记载了地主谭晓的事迹:用低价购买空闲的沼泽地,雇佣乡民把部分土地改造为良田;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的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材料表明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农业已经出现多种经营D.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清时期,城市化取得巨大发展,但是,传统中心城市的规模并未明显扩大,城市化主要表现为毗邻农村的一批中小市镇的崛起。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B.当时生活理念的束缚
C.传统经济模式的制约D.儒家轻利思想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元的商业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广州、泉州、温州、宁波等;明代的商业城市主要分布在沿长江和大运河地区,并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商业市镇。这反映出明代
A.抑商政策松动B.国内市场扩大
C.海外贸易萎缩D.民间草市出现
4 . 明成化元年(1465年),礼部等衙门题为“建言民情”等事,湖广布政司郑序等上书:“云南各边卫指府军民相参,山多田少,不通舟车,过活艰难。浙江龙游商帮,偏处乡村屯堡安歇,生放钱债,收债米谷,贱买贵卖,娶妻生子,置买奴仆,二三十年不回原籍。”这一记载主要表明,明代龙游商帮
A.推动了西南经济发展B.助长南方社会奢侈之风
C.开启了西南地区开发D.促进江浙商品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初,城隍庙是封建精神统治的重要象征,被赋予护城安民、祛灾除害职能,其位置紧临城市交通干道;明中期后,随江南地区民间信仰逐渐加强,庙会盛行,则是城隍庙影响着城市干道。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A.信仰内容产生变化B.城市规划水平提高
C.市民文化兴起发展D.江南商品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同治年间,广州城内的圩市增加到29个,宣统末年,广州南海县圩市数从明代后期的19个增加到269个,其中包括桑市、茧市、谷市、猪市、花市、卖书坊、灯市等33个专业市场;同时的番禺县圩市也达132个。说明当时的广州地区
A.草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农副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
C.手工业产品竞争力增强D.经济的封闭性进一步减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魏国大臣白圭经商有道,“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子贡凭借其财力,游说齐、吴、越、晋四国,使鲁国免于兵祸。这些事例旨在体现当时的富商大贾
A.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B.义利思想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C.抑制了兼并争霸局面D.扶危济困与勤俭节约的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A.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
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D.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2020-05-22更新 | 384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9年四川省宜宾四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明朝,汉江改道,陕西省的商人乘船顺流而下,将货物贩运于汉正街中转,汉口之名可以说是因陕西商贩而得名,即汉水入长江口。明朝末年,成为天下四大名镇之一。 这一现象反映了
A.长途贩运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B.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C.城市规模的扩大推动商业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