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恩格斯在谈到国家政权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时,将其归纳为三种情况。

(1)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

(2)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现在在每个大民族中经历一定的时期就要遭到崩溃;

(3)或者它可以阻碍经济发展沿着某些方向走,而推动它朝着另一种方向走。这第三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结为前两种情况的一种。

但是很明显,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政治权力能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结合中国历史发展演进中的案例,对上述观点加以论证。
要求:
第一层级:能合理运用一则史实论证其中一个观点;
第二层级:能合理运用多则史实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
第三层级:能合理运用多则史实综合论证上述观点;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9-1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清政府一再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对其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B.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
C.来自海上的威胁日益突出D.统治者见识短浅,盲目自大
2020-08-1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融入世界与国家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费兰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举例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2)上图中的漫画反映了清朝的什么经济政策?结合所学说明实行该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概括指出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及取得的成就。
2020-08-0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清朝时期,由政府特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十三行”设在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0-07-1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马克思写道:“(19世纪)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形成“人为地隔绝于世”的政策是
A.朝贡贸易B.商品专卖制度C.闭关锁国D.奏折制度
2020-07-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

材料二   据资料统计:在明朝至清前期 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指出宋代在“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材料四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

材料五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


(2)根据材料三、四、五,概括明清时期的主要经济政策。

材料六   “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王朝》


(3)材料六反映了什么思想?请简要评价此思想。
2020-04-3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南区)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
2020-04-22更新 | 534次组卷 | 10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万历十年告示中“近据碣石水寨盘获番徒一十八名,连船一只…又获番僧二十六名,并船一只”。1720年罗马教皇派使臣到达北京,求见康熙皇帝,要求管理在中国的传教士,遭到拒绝。随后,康熙皇帝下令禁止传教。这表明
A.康熙帝捍卫主权维护国家尊严B.天主教势力已在中国形成规模
C.大航海背景下的中西文化相遇D.罗马教廷在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2020-04-15更新 | 35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