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中国历代都高度重视户籍编纂工作。以下有关史实正确的是
A.汉朝由御史大夫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地方也有专人负责
B.东晋不时进行“土断”,使黄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
C.隋朝建立后,命州县官进行“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
D.清朝乾隆年间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不再登记人口数量
2 . 清人王庆云说:“官司所据以征敛者黄册与鱼鳞而已,黄册以户为主而田系焉,鱼鳞册以田为主而户系焉,一经一维,互相为用。”这反映明朝
A.人口管理与社会治安相结合B.乡里制度与保甲制度相结合
C.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相结合D.赋役与户籍土地管理相结合
2022-01-25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我国的赋役制度的发展变化经历了赋役并重、赋重于役、役并入赋的三个阶段。其中的“役并入赋”的重大转折始于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
4 . “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该政策在一段时间内
①缓和了社会矛盾②消除了农民人身控制③扩大了税收对象④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者齐涛指出,中国古代土地赋役制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税人与税地的合一;第二阶段的特点是以人户为税基占主导;第三阶段的特点是土地为税基占主导。其中体现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演进的标志性制度的确立是在
A.商鞅变法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玄宗时期D.唐德宗时期
8 . “自此农业税就按土地而非人头征收,手续也大大得到简化。朝廷可以对私人财产松口气了,因为它不再对朝廷的财政构成威胁”。这一现象开始于
A.大运河的开凿B.租庸调制的实行
C.两税法的实施D.“均田令”的颁布
9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田制》:“杨炎变为两税,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虽租、庸、调之名浑然不见,其实并庸、调而入于租也。……后世安之,谓两税,租也,丁身,庸调也,岂知其为重出之赋乎?”作者意在
A.批评租庸调制的弊端B.指出农民税负加重的趋势
C.肯定古代赋税制度趋向合理D.赞扬两税法简化税目的做法
10 . 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政策
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均田制无法推行D.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2021-01-2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