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二月,刘邦下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以十月赐酒肉。”汉初统治者重视三老制度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徭役赋税征收B.保障朝廷政令畅通
C.防止小农经济破产D.稳定基层统治秩序
2023-02-08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这一税制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①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②抑制了土地兼并
③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④改变了征税的标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 . 据下表可推断,宋朝
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
年代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
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
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
A.财政困难始终存在B.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赋税制度脱离实际
4 . 《资治通鉴》对某一制度记载:“(政府)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医移退一,使之与居者均,无侥利。”该制度的实施
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增加了农民缴纳赋税的经济负担
D.实现了赋税形式由实物向货币转变
2021-07-13更新 | 409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私立蓝天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代前期,民户为逃避职役重难,采取私自雇人代应州县役之法,朝廷对此屡禁不止。至南宋时期,朝廷亦无法禁绝民户私下雇人代应保甲乡役,私雇代役开始合法化。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A.经济发展影响国家政策B.中央集权呈弱化的趋势
C.政府重视商业税收收入D.农业领域雇佣关系普遍
7 . 唐政府要求各地方官员辖区内不能有田畴荒芜,同时规定拥有土地的农户也不得撂荒,否则就要治罪。这些举措
A.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B.调动了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
C.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旨在巩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8 . 唐初,赋税征收以人丁为依据,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唐中期,政府推行了“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两税法。这种变化表明
A.均田制遭到破坏B.自耕农的发展壮大
C.社会结构的变化D.人头税已经被废除
9 . 五代时期后周世宗曾颁布诏书:“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税租。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其庄田不计荒熟,并交还一半;如五周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一分:如五周年外归业者,其庄田除本户坟茔外,不在交付之限。”据此,下列选项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这一做法为后世推行均田制奠定了基础B.逾期不归的逃户土地全部没收
C.颁布该政策的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D.该政策能够有效抑制土地兼并
10 .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下列有关材料中唐代赋税制度的转变表述正确的是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征税时间由基本定时到不定时
C.降低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