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土地所有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9 道试题
1 . 唐开元二十五年政府规定:“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乐迁就宽乡者,并听卖口分;卖充住宅、邸店、碾础者,虽非乐迁,亦听私卖。”这一规定客观上反映出当时(     
A.自耕农数量的减少B.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土地兼并现象明显D.社会贫富差异显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均田制是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一种补充形式。它是在北方土地特别荒芜、自耕农特别稀少的情况下产生的特殊的土地制度。与均田制相关的赋税制度是(     
A.两税法B.庄园制C.租调制D.初税亩
3 . 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帮助齐桓公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的赋税政策,即根据土地不同而分等征赋。这一做法(     
A.改变了井田制度下的税收标准B.实际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C.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D.增加了土地所有者的赋税负担
2022-10-11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百校联盟(名校联测)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建立之初,“均给天下民田”,达到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唐中叶以后,“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人从私契”成了土地转移、让渡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则。唐朝经济领域的这一转变(     
A.有利于促进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B.表明政府开始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C.迫使政府不得不对政策进行调整D.表明藩镇割据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隋炀帝时,势倾当朝的左卫大将军、许国公宇文述占田违限,刑部尚书李园通“判字文述田以还民”。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农民经济负担减轻B.严刑峻法思想推行
C.官员特殊权益消失D.均田制的贯彻实施
2022-08-30更新 | 2956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万州区万州纯阳中学2023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私田的大量开垦公田逐渐荒废,井田制遭到破坏并逐渐瓦解。北魏至唐前期,中国一直实行均田制。唐代均田制的实行把军队和广大农民安置到了土地上,达到了安定军心和民心的目的。如贞观时,“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贵粮,取给

于道路焉”。由于农民获得了土地,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力的提高,土地开垦日益扩大,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致使粮食价格大幅度下降,国家财政也日益富裕充足。所以,唐前期百余年间国力强盛,威震中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王红雷《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之演变》

材料二   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从1953年开始,中国开始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变土地私有制为公有制。实践证明,它是不利于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否定了农民个人的物质利益,无法有效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0年代后期,土地改革旨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使得生产关系脱离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结果违反了按劳分配的原则,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在积极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土地国有制,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一土地制度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唐丽霞《新时期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井田制瓦解的原因并说明唐朝实行均田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给你带来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抑兼并”是宋代的一项基本国策。唐中期实行两税法后,土地私有制得到迅速发展。北宋时期,土地商品化相对增强,“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成为一种普遍被人们认可的现象,“不抑兼并”政策正是对土地私有制之下土地自由买卖的认可。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他们关心的不是土地不均,而是土地转移后能按土地的多少收税。

——摘编自全仁经《土地兼并的不可抑制和北宋的不抑兼并》

材料二   19506月开始,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等地区在总结土地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土地改革法》等一系列政策要求,平稳有序地开展了土地改革工作,前后经过“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宣传动员、典型试验”“划阶级、分土地”“全面检查、颁发土地证”等阶段。至1952年年底,新、老区3亿无地少地农民,共分地7亿亩,获利农民占农业人口的60%~70%。农民在拥有自己的土地后,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据统计,1952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比1919年增长了48.3%,粮食产量增长了44.8%,农民收入相比以前也有显著增长。

——摘编自陶艳梅《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
2022-08-1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雨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连一连:找出各自对应的正确选项
________A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春秋战国________B工商食官
________C宗庙之牲成为畎亩之勤
________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明清________E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2022-08-0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10 . 下列对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决定了地主可以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②农民没有人身自由和劳动工具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实行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07-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滁州儒林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