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口压力下,英国出现了能源危机(木材短缺)和棉布危机……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还有其他各种条件,包括水力资源、煤矿资源、银行信贷系统,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有利于资产阶级发展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

——引自《保留工业文明的脚印》

材料二   西方国家针对工业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不断建立、调整和完善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运行机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引自《保留工业文明的脚印》

材料三

年份名称内容
1601《济贫法》修正案建立了为贫困无助者提供居住和工作的济贫制度
1848《城市公共卫生法》解决城市公共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1975年实施
1866《城市环境卫生法》旨在解决城市环境卫生问题
1909《城市规划法》政府开始规划城市的建设
1945《工业分布法》旨在解决工业布局问题
1946《新城法》解决卫星城市的发展问题
1949《国家公署和乡村通道法》政府管理乡村交通工作
1952《城镇发展法》关于城镇发展的法律条例

——根据【英】K.J.巴顿《城市经济学》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中建立起来的“经济和政治运行机制”主要有哪些?
(3)材料三呈现的是1601年至1952年英国解决城市化问题的过程,请对这一过程进行解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化、近代化是一个极其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对这个历史进程作整体性的概括与总结,其中关键性的问题有如下三个方面

考查视角解读
关于历史时机的问题近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有利于工业化准备和开展的历史时机。
第一次出现于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
第二次有利历史时机出现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发生之后。
第三次有利历史时机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
关于力度的问题对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实行结构性的变革与改建,是保证工业化顺利开展不可或缺的前提,而且其本身也就是近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的结构性变革与改建应着眼于它的实效,而实效又取决于变革时的力度。凡提出的变革目标和变革所获得的广度、深度,速度,是与当时的具体历史环境和发展要求相符合的,其力度便是适度的和有效的。
关于合力的问题当一国经济、政治、文化处于低水平时,自然不能为历史的运动提供必需的启动力与持续力,也就不能把握好历史的时机和力度。反之,情况则会完全不同。因此,采用多角度、多因素和较长时段的综合分析方法,了解各种历史力量或相互抵消、牵制,或相互补充、促进而形成的合力状况,应成为研究各国内向发展的基本手段和出发点。

——据周友光《论近代世界历史上的内向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任意选择一个或多个考查视角,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3 . 下表是1884—1900年,欧洲列强在非洲侵占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领土和人口的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侵占土地(万平方英里)人口(万)
英国3705700
法国3603650
德国1001470
比利时903000
葡萄牙80900

A.西方各国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商品输出
B.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C.德国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侵占领土最多
D.葡萄牙在柏林会议上提出了“有效占领”原则
2021-04-25更新 | 630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垄断组织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渐减少D.世界经济呈现体系化和制度化趋势
2022-01-05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多校联考2022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福特的创新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B.福特的创新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产量
C.福特的创新使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D.福特的创新为其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2020-06-2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历史图片的正确解读。如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解读正确的是

①其产生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②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
③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   ④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面图表是1750年、1860年和1900年中国、美国、德国的制造业产量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来自【美】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对上述图表解读正确的是
A.政治制度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手工业衰退
C.欧美国家成为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
D.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
10 . 下表为1820~1913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1820年5015—20——10
1870年32101323
1896-1900年2071730
1913年1461936

A.科技水平是影响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开始发展工业
D.法国的工业发展始终呈现为倒退状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