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发展教育。西周时期就有“学在官府”之说,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中央官学之外,还有自汉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垫、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款育的重要形式,宋代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均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官学与私学的发展为科举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美国大力支持私立学校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发展公办教育。1852年,美国颁布普及义务教育法。南北战争前,27个州中已有25个州设立了州立大学。南北战争后,各州普遍开办了公立中学。中高等教育中普遍去掉了神学内容,而增设了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科目。从1870年至1890年美国普及教育经费增加了120%以上。1862年,奕䜣持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此后洋务派还创办了天津电报学堂、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与此同时,中国留学教育也得到发展。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120名学生赴美留学。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通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接管了教会学校、各级各类学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20世纪50年代,国家还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摘编自王绘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中美教育政策存在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政策。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1688年约有75%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1801年有35%,1841年减少到23%。同期英国的国民收入中农业的比重,1801年占32%,1841年占22%,工业所占比重却由23%提高到34%,若再加上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和通信业),1841年工业比重增加到78%。……工业的迅速增长和较高利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和劳动力。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在德国,雇佣5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在1907年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39.4%,占有的蒸汽马力和电力分别高达75.3%和77.2%。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是国家间、民族间交流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技术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国际交流提供了经济前提……新的钢铁材料新内燃机和汽轮机动力、新通信手段的使用,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最后30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多,……统一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两国企业发展的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科技进步对世界市场发展的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0-1979年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不变价格)

18701913191319501950197319731979
法国1.51.04.12.6
德国1.60.75.02.6
意大利0.80.74.82.0
日本1.50.58.43.0
英国1.00.92.51.3
美国2.01.62.21.9
平均1.40.94.52.23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

根据材料所示信息,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争资本主义”指从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后到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开始之前这一时段的资本主义。欧洲人重塑了全球棉花产业,将世界分为“内”和“外”两个区域。“内”包括母国的法律体制和习俗,以维护国家秩序;与之相反,“外”则受到帝国支配,丧失大量土地,其原住民遭到屠戮,资源遭到掠夺,人民遭到奴役。

2019世纪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由于劳工成本过高,英国专注于如何在高劳动成本下提高生产率。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促成了棉花历史上最重要的技术变革。

“全球资本主义”则用来描述19世纪后期欧洲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对非西方国家的侵入到20世纪中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这一时段的资本主义。张謇是全球南方诸多思想家的一员,试图重新审视自己的国家在全球棉花经济中的角色。他们专注于恢复国内市场,抵消去工业化进程,引进西方技术,诱使国家支持工业化。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SvenBeckert)《棉花帝国》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自拟具体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5-10更新 | 26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刘以林《通信技术》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1年至1850年,英国取得了129项重大科学成就,占世界72%左右。在此期间,英国重视对专利的保护,科技进步与工业发展得以相互结合。随着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兴起,由于英国轻视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特别是轻视科技成果的及时推广应用,尽管英国在电磁学领域拥有开创性的伟大科学成就,但却错失良机,英国逐步丧失“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地位。二战后,英国在新兴的高科技企业中培养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仍然很少,国内政治力量对发展科技的预算存在很大分歧。保守党政府时期,每在研究与开发方面花1美元,联邦德国就花了3美元,美国花8美元。由于科技研究与开发工作与工业部门的需要严重脱节,大规模的科研得不到工业部门的大力资助。英国实现科技复兴的远期前景更加暗淡。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科技改革的决定、条例内容(摘编)

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
定(1985年)
科研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要与企业之间协作和联合,加强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
关于扩大科学技术研究机构
自主权的暂行条例(1986年)
科研机构在保证国家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向社会承接各种科技任务。根据科研机构的性质,采取合同制、基金制和包干制管理形式,合理应用国家科研经费,多途径开辟经费来源。
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
定(1995年)
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
相适应的新型科技体制。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
规划纲要(2006-2020年)
部署信息技术、节能技术、新药创制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路径以及建设若干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大学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发机构。

——摘编自侯波《新中国70年科技发展改革的历程和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并简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技改革的特点,并说明科技改革的意义。
2022-06-04更新 | 249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500年到1900年,欧洲建立起世界上空前强大的一种政治、军事、经济、技术和科学体系的结合体。在建立的过程中,欧洲本身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时对其他大陆,对美洲、非洲和亚洲的文化,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影响,有时破坏它们,有时刺激它们或促使其生气勃勃,并且,总是向它们提出要么抵抗、要么适应的问题。欧洲的这种优势约于三百年前逐渐开始变得明显,到20世纪初,随着欧洲殖民帝国的普遍建立而登峰造极。

——摘编自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加以评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1-04-20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Ⅰ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任国玉等《世界各国CO2排放历史和现状》


根据图中信息,围绕“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全球人口的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移民的主要目的地

目的地时间范围移民人数
美国182119323 420
俄国亚洲地区180019391 200
阿根廷18561932640
加拿大18211932520

材料二   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

年份移民增长数(万)年份专利证书增长数
1851185437.942.8185118567572 315
1863186617.631.9186318673 78112 301
1879188217.878.91880188312 92621 196
1898190322.985.71898190320 40431 046

——摘编自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说明欧洲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外来移民的不断增长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这种(铁路)发展过程中,电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电报的存在,铁路才获得了对其成功运营至关重要的安全保障。而且,电报网也沿着铁路线发展起来了……到了1848年,半数以上的铁路公司拥有自己的电报系统。铁路与电报之间的联系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在1846年以后出现了独立的电报公司,但是这些公司倾向于在电报需求量大的地区建立自己的营业机构。公众舆论将电报与信件混为一谈,并且要求电报的价格能够像邮政服务中的信件那样不因距离远近而变化。1869年,邮政局买下了所有的电报线。这样,电报就从一个不确定的投机事物变成一个亏本运营的公众服务系统。

——摘编自波斯坦、哈巴库克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3-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I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