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8 道试题
1 . 19世纪末,欧洲主要列强都制定了侵略非洲的计划: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法国要从西非的佛得角向东非的索马里扩张;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这些计划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加剧B.三国达成了瓜分非洲的协议
C.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D.形成了针对非洲的殖民体系
2020-07-30更新 | 283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论据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20-07-24更新 | 52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3-2014年安徽淮北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使欧洲、亚洲、非洲、美洲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并且带动了西欧的崛起与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和扩张,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和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的规模,改变了世界市场中亚洲(尤其是中国)占主导的格局,并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条件(资金、市场),而两次工业革命又是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强大推动力(物质、交通、通讯条件等)。可以说,四者环环相扣,共同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摘编自许伟、薛权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二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民族国家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民族国家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来,在其中获得了一定的利益,并希望通过更积极的参与来增强国家实力,进而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参与度的增加,国家主权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侵蚀”,国家认同面临着“去中心化”的危机,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存续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摘编自焦玉石《经济全球化与冷战后国际体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试就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释。
4 .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材料可用于说明
A.欧洲经济的衰落B.世界经济的平衡
C.殖民侵略的残酷D.世界市场的发展
5 . 1901年3月,摩根以4.8亿美元购买了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钢铁公司。此后,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摩根现象”的实质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B.工厂制度的形成
C.经济结构的变动D.生产关系的调整
6 . 人类社会的古代几大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世界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以后的英国人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快乐的英格兰”。

——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请写出开辟新航路的两位著名航海家。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工业文明兴起,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实现重在跨越。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各自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的重大影响。
(3)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快乐的英格兰”时期英国的经济发展特征。
(4)比较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说明,工业革命使英国在政治、经济的近代化道路上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革”?
2020-07-1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7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十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   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并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8 . 关于三次科技革命,有学者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下面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特征的阐述正确的是
A.三次科技革命都脱离了生产实践
B.“机械化”是指电力的广泛应用
C.“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D.“个性化”是指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23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从图二中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
(3)材料三反映出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种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实现这一观点的。
2020-06-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界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1750—1913年部分国家人均工业化程度(英国1900年人均工业化程度为100)。由表格可知,这一时期
德国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
1750年8104787
1800年81659766
1860年156472174345
1913年8511546126203277

A.工业化缩小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差距B.亚非拉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基本停滞
C.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发展D.英国是工业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